常明昌,男,山西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創新獎”獲得者,被譽為“中國食用菌科學與工程專業奠基人”“山西現代食用菌產業奠基人”。常明昌在山西省80多個縣區開展科技扶貧,選育優良品種300多個,推廣香菇、木耳、白靈菇、繡球菌、杏鮑菇、靈芝、猴頭、冬蟲夏草等,實現經濟效益36億元以上。
從上世紀90年代起,常明昌開始鉆研食用菌栽培技術。30多年來,他先后發表論文216篇,培育了晉靈芝1號和晉猴頭96號2個新品種;率領團隊完成山西省食用菌產業相關技術標準19項;他主持完成的7項重大科技成果中,有3項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讓科研成果走出實驗室 把技術送到田間地頭
在山西農業大學的校園里,有一座不太起眼的小樓,這里就是常明昌教授和團隊成員的“陣地”——食用菌科技服務中心。走進樓內,可見一盆盆用靈芝制作的高低錯落的盆景,以及墻邊架子上各種蘑菇的樣本,最讓人嘆為觀止的是兩柄直徑一米多的靈芝。就是這些奪人眼球的寶貝,讓常明昌執著研究了30多年,并且帶動了百姓脫貧致富。
今年57歲的常明昌出生在山西大同一個普通工人家庭。1981年,他考上了山西大學生物系,進行野外調查、采集藻類和真菌標本,去的地方都是深山老林、戈壁荒漠,每天步行五六十里路,有時候獨自一人吃住在山里。大學4年,常明昌走過了大半個中國,1985年,常明昌大學畢業后進入山西農業大學工作,傾心于食用菌栽培、山野資源開發、真菌分類、保健食品和塊菌研究。
從1992年起,常明昌開始探索農科教、產學研和科技扶貧相結合的道路,他創建了山西農業大學食用菌科技服務中心。創業之初,找一塊空地,挖幾條地溝,蓋上塑料布,就是最初的菇棚。為了實現順利出菇,常明昌和團隊成員經常連續多天守在潮濕悶熱的菇棚里,根據食用菌生長周期,隨時燒火加熱、噴水增濕,觀察食用菌的生長情況,去檢測各種技術參數,形成了一系列食用菌栽培新技術。
青年常明昌(右)跟隨食用菌專家上山采集蘑菇標本做實驗
為了收集野生食用菌資源,常明昌經常騎上摩托車一口氣從山西農大跑到盂縣、汾陽。為了把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常明昌團隊克服了一道道難關,掌握了一整套食用菌庭院式栽培生產技術。“要讓科研成果走出實驗室,把技術送到田間地頭,這樣才能真正體現科研成果的價值。”
1999年,常明昌到貧困縣安澤縣蹲點扶貧,他發現這里獨特的氣候條件和林地資源非常適合種植香菇。9個月的時間里,常明昌奔波在山區小路上,穿梭于菇棚間,去了100多趟安澤縣。過去用來燒火的枝條、木屑、玉米芯、秸稈,成了農民發家致富的“財源”。
“山西的地形,東邊是太行山脈,西面是呂梁山,中間還有不少大小河流縱貫,獨特的冷涼干燥氣候適合發展食用菌產業。”在常明昌的指導下,安澤縣陸續建成30個大型食用菌生產基地,成為山西省最大的香菇生產基地。兩年時間,安澤縣增收4000多萬元,越來越多的人找到常明昌,邀請他指導當地發展食用菌產業。
技術帶動增收 農民的錢袋子鼓了起來
常明昌笑著說,有時候自己也想懈怠,也有遇到困難想泄氣的時候??墒敲看卧诩夹g培訓時,面對那一雙雙渴望知識、渴望脫貧的眼睛,他就覺得自己有責任去幫他們。在常明昌的手機里,有40多個食用菌種植群,每個群都有百余人。至于菇農的微信,他自己都記不清楚加了多少個。
去福建、上海等省份考察時,他見到食用菌工廠化生產的情景。“那里完全實現了對生長要素的精準控制,可一年四季不間斷生產,擺脫了傳統農業生產靠天吃飯的束縛,真正達到了高產高效。”震撼之余,常明昌也看到了食用菌產業的發展方向。他拿出自己的積蓄,辦起了山西省第一個食用菌工廠化生產車間,并逐步建立起山西省食用菌產業標準體系。在他的努力下,一系列科研成果躍出紙面,也帶動了當地的產業發展。
“全國栽培黑木耳,一般只有春栽和秋栽。但在呂梁山區黃土高原冷涼氣候和干燥的氣候條件下,我們實現了春栽、夏栽、秋栽不間斷,這在世界上也屬于領先水平。”常明昌邊向記者翻看他手機里保存的基地圖片邊向記者說。
2016年呂梁臨縣青涼寺鄉柳溝村山圪嶗農業合作社成立之初,常明昌團隊就進行過技術指導。到現在,合作社已建成11個發菌棚、31個出菇棚和500平方米生產車間,年產香菇近40萬袋。
2000年至今,常明昌帶領團隊在呂梁、大同等7市大面積推廣食用菌栽培,幫扶了200多家龍頭企業和合作社,幫助40多個貧困縣致富增收;幫助31家企業建立食用菌工廠化生產基地,其中6家年產值過億。全省食用菌總產量由2009年的9萬噸發展到2018年的36萬噸,產值翻了5倍。
“2020年,在省委統戰部的大力幫扶和市委市政府、縣委縣政府的推動下,呂梁山區的中陽縣已打造成年產1600多萬袋的全省最現代化的黑木耳生產基地,今年將生產5000多萬袋,成為華北較大的木耳生產基地……”說起食用菌產業的發展,常明昌充滿信心,“我不怕苦,就是想實實在在做一些事,讓小蘑菇帶動更多農民富起來。”
注重專業人才培養 化知識為生產力
近年來,常明昌帶領團隊先后開展食用菌培訓400多期,培訓農民4萬多人次,并帶動3萬多戶農民脫貧,還開設了免費咨詢電話、網站和微信公眾號,幫助農民解決生產中的實際問題。常年走進田頭的常明昌更像個農民,但學生們打心眼里尊敬、佩服這個化知識為生產力的教授。在山西農大校園,常明昌講授的《食用菌栽培學》一直是農大聽課人數最多的一門,每次上課,330人的大教室總是座無虛席。
一直以來,常明昌有一個夢想,就是建立全國第一個食用菌學院,培養更多的專業人才,從而造福農業,真正讓農村發展,讓農民致富。2020年3月,山西農業大學食用菌科技創新團隊申報的“食用菌科學與工程”本科專業經教育部批準,正式列入國家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成為全國首個食用菌本科專業,開創了中國食用菌大學教育的先河。
如今,在常教授團隊的努力下,山西省食用菌產業從技術到規模都發生了革命性的改變。他本人也先后獲得“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食用菌行業科技扶貧帶頭人”等榮譽。近期,他正與神農集團合作,打造山西食用菌全產業鏈。就像他說的那樣,這朵精心澆灌的蘑菇之花必將長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