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玉山縣南山鄉王坊村的村民們迎來了最為高興的日子:村里的產業扶貧項目——竹蓀種植基地豐收了。“你看,基地的工資已經打到我們的‘一卡通’上了。”“是啊,我剛剛也收到短信提醒了。3000多塊的工資到賬了。”一邊在基地做著手中的活,大家一邊興奮地議論著。
“保守估計,今年的收入將要超過50萬元。”從去年最初成功試種5畝,到今年擴種到30畝取得的巨大收獲,基地負責人王小木告訴記者,通過摸索,今年在原有基地上再套種果樹,每塊地將實現兩份收益。竹蓀種植產業扶貧項目有望越做越大、越做越強。不僅如此,基地還輻射到附近橫街、巖瑞等幾個鄉鎮,保守估算,種植面積超過100畝。
竹蓀種植的成功給村里的產業扶貧帶來了十足的信心。一年來,王坊村先后發展了4家合作社,不僅種起了楊梅、櫻桃和馬家柚,還發展了養鴨、中草藥種植等項目。貧困戶根據自身實際,或基地務工,或當起了股東,每年有一至兩份的收益。
“記者同志,你要寫下我們村的干部趙丁福。為了竹蓀種植項目的發展,哪怕下再大的雨、打再大的雷,他都堅持撐著一把雨傘去基地查看,風雨無阻,讓人心疼。”拉著記者的胳膊,貧困戶王三來悄悄對記者說。趙丁福是村里的民兵營長,為了推進竹蓀項目的發展,從去年開始,他就成了竹蓀基地負責人王小木的左膀右臂。從前期的試種到后期的市場銷售,一年多下來,老趙不僅黑了,還瘦了。“這沒啥,只要項目成功了,我就開心!”他這樣對記者說。
記者隨村支書吳青亥到村中四處走走,所見所聞無不讓人歡欣鼓舞。投資上百萬的太陽能垃圾分類焚燒處理系統讓村里幾乎看不到垃圾。村里的光伏發電項目上個月收入3萬余元,僅這一項,137戶貧困戶戶均年增收3000多元。
“扶貧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功,得益于市、縣、鄉、村四級干部的齊心合力,得益于黨委政府對村里脫貧攻堅工作的巨大支持。”吳青亥說,自2015年王坊村被列為市發改委脫貧攻堅定點幫扶村以來,該村去年就實現了整村脫貧。“有了大家的支持,我們村一定能夠提前實現全面同步小康的目標!”對于村里的未來,吳青亥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