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技術創新 提升食用菌產業綜合發展水平
發布時間:2021-02-03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近40年來,在政府與科研單位的大力扶持下,食用菌產業已經發展壯大,我國已發展成為最重要的食用菌生產、出口與消費國。食用菌產業已成為我國繼糧、油、菜、果之后的第五大種植產業,并呈現出穩步快速增長趨勢。產業發展形勢也逐步從傳統的人工種植經營形勢向規模化、標準化、自動化方向推進,出現了基地、合作社、大型生產加工企業等一系列產業集群。但是,發展的過程中存在一系列問題,食用菌產業僅停留在單一的銷售業態層面,僅作為鮮食蔬菜供應,沒有充分利用其功能活性,缺乏產業多元化,附加值不高,對其他方面的發展帶動不夠。如何在產業擴增與發展的同時提升食用菌的經濟效益成為了擺在食用菌生產經營者面前的難題,主要措施總結如下:
一、加強技術創新力度 將成果付諸實踐
食用菌產業作為技術密集型產業,需要將成果付諸于實踐并不斷創新,不僅要抓具體環節,如,生產環節的菌種開發、病害管理、生產設施創新、生產模式創新等,而且,要將食用菌產業鏈條看作一個系統工程,用市場和產業化的眼光來做研究,將技術與市場進行有效結合。
二、研發食用菌深加工產品 提升產品附加值
隨著生產形勢的不斷創新與自動化模式的推廣,食用菌產業已進入精深加工的產業化階段,截止目前,已開發出食用菌速凍制品、真空包裝食品、飲料、調味品、方便食品與保健品等。食用菌深加工具有重大意義,改變了食用菌的傳統面貌,不僅充分利用原料加工成速食食品,延長食品的保質期,還科學提取食用菌多糖等有效成分,加工成保健食品等。目前,我國利用食用菌加工的保健食品已進入商品化生產或尚在中試階段的產品有500種之多,市場潛力巨大,前景誘人。
三、不斷推進標準化模式 提升產品質量
21世紀以來,我國雖然被譽為食用菌最大的生產國,產量占全世界的70%,但由于存在生產規模小、管理粗放、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市場風險高等劣勢,出口創匯能力較差,對我國食用菌生產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和沖擊,因此,需要進一步強化標準化生產,確保產品質量過關,并推進從餐桌到農戶的溯源體系,以此約束生產者、加工者、銷售者的行為,避免因質量安全問題影響食用菌產業發展和國際貿易額。
四、產業發展需國家政策助力
我國食用菌產業的發展,難以回避國際競爭的大環境。日本、韓國等國外食用菌產業的快速發展,均得益于國家食用菌產業政策支持。我國要提升食用菌產業的競爭力,也需要國家給與配套的“惠菌”政策與補貼支持,根據國情,適度發展。(文/王瑞平)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