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貴州省銅仁市沿河縣思渠鎮沙堡村的黑木耳種植基地里,50多名群眾戴著遮陽帽,正在背菌棒、排菌棒,穿梭在整齊擺放的白色菌棒間,麻利地將菌棒放在土地中。
人群中,沙堡村村黨支部書記田兵和大家忙得不亦樂乎,雖然眼前的50畝食用菌基地今年3月才建成,但他目前已經成為黑木耳種植技術的“半個專家”。
據了解,今年,沙堡村和相鄰的塘堡村利用山坳下零星土地發展50畝黑木耳50萬棒,以“村社合一”方式發展,九月下旬以來,進入生產菌棒、排棒的忙碌時候。種植木耳是個細致活,從粉碎原料到采收需要20多道工序,每年從9月份一直忙乎到次年4月份。
黑木耳對溫度、濕度、空氣和光線有要求。尤其出耳場所必須具備良好的通風換氣條件,通風不良,耳片不易展開,易形成“團耳”,需要好好澆水、翻棒,如果天氣好,排完棒10-20天就能出耳,預計11月將迎來首次采收,良好的生態環境產出的鮮木耳供不應求,現在,已有收購商直接跑到村里預購,由于黑木耳品質好,根本不愁銷路,主要銷往山東、浙江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