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十四五”全國農產品產地市場體系發展規劃》
發布時間:2022-03-15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農產品產地市場是在農業市場化深入推進和農產品專業化、區域化、規模化生產不斷發展的基礎上興起的,在具有較高商品率的農產品優勢產區,為快速大批量集散農產品、穩定市場運行而建立的批發市場,以交易本地農產品為主,是我國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和農產品流通體系的重要組成。
《規劃》出臺的背景
近年來,我國農業生產和農產品流通快速發展,2020年,糧食、油料、果蔬、畜產品、水產品等農產品總產量約20億噸,絕大部分進入流通領域,產銷一體化不斷融合,新興業態不斷涌現,各類產地流通主體快速發展,全國億元以上農產品批發市場成交額2.93萬億元。農產品產地市場由自發分散向規范有序轉變,由集散交易場所向復合功能平臺發展,初步形成了以國家級農產品產地市場為龍頭、區域性農產品產地市場為節點、田頭市場為基礎的農產品產地市場體系。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繼建立了農產品流通協調機制,從規劃、政策、工程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社會資本積極進入農產品流通各環節,形成了支持農產品產地市場發展的良好氛圍。
農業農村部相關負責人認為,從總體上看,我國農產品產地市場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市場交易設施相對簡陋、流通主體參差不齊、建設標準體系不夠健全、市場運行效率較低,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較為突出。“十四五”時期,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三農工作重心歷史性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政策環境優化創造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消費升級激發了更大的發展潛力,建設現代流通體系提升了發展質量,新一輪科技革命注入了新的動能,全社會對農產品產地市場重要性認識進一步提高,為農產品產地市場發展帶來難得機遇。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順應農產品流通發展需要,借鑒國內外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經驗,結合我國當前農產品市場流通實際,制定了該規劃,規劃期為2021至2025年,并對2035年進行了遠景規劃。
清晰的引導定位
農業農村部相關負責人表示,《規劃》充分發揮政府規劃引導和宏觀調控作用,旨在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和建設現代流通體系提供有力支撐。《規劃》始終圍繞現代農業發展謀劃農產品產地市場建設,始終保持農產品產地市場發展與農業農村發展需要相適應相協調,科學布局國家級農產品產地市場,指導地方根據本地實際規劃區域性農產品產地市場和田頭市場布局,引導市場主體行為和行業發展方向,推動農產品產地市場建設與現代農業發展各項工作同步推進、同步實施,促進提升農產品流通效率,為實現農業基礎更加穩固、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提供有力的市場支撐。
構建了總體框架
《規劃》包括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現狀形勢和總體要求,分析了農產品產地市場體系發展的現實基礎,研判了“十四五”面臨的形勢,緊緊圍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和建設現代流通體系,提出“十四五”農產品產地市場體系發展總體要求。第二部分明確了重點任務,從“優化市場布局、補齊設施短板、提升運營效率、拓展服務功能”4個方面,加快推進農產品產地市場體系發展,提高農產品產地流通效率。第三部分提出農產品產地市場建設的支撐體系,重點是從主體、技術、人才、信息、標準等5個方面強化發展支撐,集聚促進農產品產地市場發展的創新要素。第四部分從加強組織領導、加大政策支持、創新建管機制、優化發展環境等4個方面提出保障措施。
確定了發展目標
《規劃》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布局合理、供需適配、組織高效、暢通便捷、安全綠色、保障有力的農產品產地市場體系,初步形成覆蓋農產品優勢產區、銜接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對接主要消費市場的農產品產地流通網絡。
一是現代農產品產地市場體系基本形成,圍繞糧油、果蔬、畜產品、水產品以及特色農產品,共建或認定40個左右“通達全國、世界知名”的國家級農產品產地市場,建設一批“功能完備、鏈接產銷”的區域性農產品產地市場,建設一批“減損促銷、聯農帶農”的田頭市場,推動形成現代化的三級農產品產地市場體系。
二是農產品產地市場建設水平明顯提高,倉儲能力大幅提高,期現貨交易規范進行,冷藏保鮮設施短板基本補齊,商品化處理設備自動化、綠色化、智能化水平明顯提高,道路硬化、環保衛生等配套設施更加完善,應急保供機制基本建立。
三是農產品產地市場服務能力顯著提升,深度融入現代物流體系,依托國家級農產品產地市場,匯集產加銷綜合型企業和流通服務企業,支撐兩個“三品一標”發展,打造10個行業知名展會,做強10個國家知名農業品牌,農產品產地市場一體化運作、網絡化經營、社會化服務能力顯著增強。展望2035年,形成與現代農業發展相適應、與現代流通體系相匹配的農產品產地市場體系,技術裝備、經營管理、服務質量達到全國領先水平,農產品產地流通環節損失率與發達國家基本持平。
明確了主要任務
農業農村部相關負責人指出,《規劃》從“優化市場布局、補齊設施短板、提升運營效率、拓展服務功能”4個方面,加快推進農產品產地市場體系發展,提高農產品產地流通效率。
一是優化市場布局。明晰了國家級、區域性農產品產地市場和田頭市場定義和功能,闡述了各類農產品產地市場的建設條件,對糧油類、果蔬類、畜產品類、水產品類、特色農產品類等5大類26個品類國家級農產品產地市場進行空間布局。
二是補齊設施短板。全面升級交易設施,創新市場交易方式,提升農產品產地交易效率。加快倉儲設施建設,完善商品化處理設施,健全產地冷鏈物流體系,提高產品增值收益。強化市場公用工程建設,加強污染物綜合處理,推進市場信息化建設,改善農產品產地市場經營環境。
三是提升運營效率。加快三級農產品產地市場聯動發展,加強跨區域協同,實現產銷融合互促。提升農產品產地流通服務水平,增強質量安全追溯能力,提升農產品供應鏈組織效率和安全水平。培育國際市場競爭優勢,融入國際農產品物流渠道,提高國際貿易服務能力,拓展發展空間。
四是拓展服務功能。引導農業生產方式轉型升級,促進產業融合集聚發展,打造鄉村文化傳承載體,實現產加銷、農文旅協同發展。發展農產品產地流通新模式,建立全產業鏈服務新平臺,提升農業品牌新價值。統籌推進農產品產地應急保供體系和機制建設,確保農產品穩定供應。
有力的保障措施
農業農村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為加快推進我國農產品產地市場體系發展,保證《規劃》的順利實施,從以下3個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一是加強支撐體系建設。從主體、技術、人才、信息、標準5個方面強化發展支撐,集聚創新要素。第一,提高農產品生產主體營銷能力和經銷商市場競爭力,注入發展活力。第二,加強產地流通技術研發推廣,提升農產品產地市場發展質量。第三,建設產地流通人才隊伍,促進農產品產地市場轉型升級。第四,健全產地流通信息監測體系,增強信息服務能力。第五,完善農產品產地市場標準體系,提升產地流通標準化水平。
二是實施重點工程和重大行動。《規劃》聚焦農產品產地市場體系發展,謀劃實施農產品產地市場體系培育工程、農產品產地市場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農業品牌提升工程、“菜籃子”產品應急保供能力提升行動、農產品產地流通主體培育行動、農產品產地流通標準化提升行動等7項重大工程和重大行動。
三是采取系列保障措施。為確保規劃目標實現、任務落實、工程落地,提出了一系列保障措施。在組織領導方面,加強協調配合,統一組織規劃實施,協調解決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重大問題,確保目標實現。在政策支持方面,通過爭取財政投入、加大金融支持和完善用地政策等措施,給予必要的引導和扶持。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