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初夏,在雁宿崖黃土嶺戰役打響的河北省保定市淶源縣銀坊鎮,山坡被郁郁蔥蔥的林草覆蓋,即便是皓日當空,山谷中依然不顯炎熱,盡顯北方涼城優越。
銀坊村里,曾經一塊塊的小片耕地,而今已然歸一,被密密麻麻的地擺黑木耳菌棒取代。每一棵菌棒上,黑木耳正爭先恐后地從200多個小孔中鉆出。靠近地面的位置,木耳長勢相對較強,正面烏黑背面銀灰的黑木耳,迎來第一茬采摘。
從今年2月份開始平整土地、安裝設備,4月份開始擺下
“木耳陣”,隨著50萬棒菌棒整齊地擺放在地里,而今也到收獲季。
相比大棚種植,地擺模式成本更低。每畝地擺9000棒左右,加上噴灌設備全部投入約2.6萬元,年產1000多斤干木耳,畝利潤近萬元。
村兩委也算了一筆賬:采摘木耳需要大量人工,5月末開始進入旺季,至11月中旬結束。農場每年用工4000多人次,工人工資每人100元左右,能為村民帶來40萬左右的工資收入。
建設菌棒廠,降低成本的同時還能延伸產業鏈;打造自己的品牌,讓淶源縣黑木耳附加值繼續提升;打造直播基地,跟上新時代銷售的步伐,看著眼前擺下的
“木耳陣”,打贏銀坊的
“鄉村振興仗”,仿佛近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