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9日,由中國科協主辦、中國菌物學會承辦的中國科協食用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青年科學家沙龍以線上的方式成功舉辦。
中國菌物學會理事長郭良棟致辭指出,新冠疫情給食用菌產業發展帶來了短暫的沖擊,但是食用菌產業的基本面呈長期穩步發展的態勢,未來發展之路依然充滿新的機遇。學會歷來關注和重視青年科學家成長,在青年人才舉薦、開展青年科技人才培訓等多個方面做了諸多工作。本次沙龍活動旨在樹立學術榜樣、激發學術活力,為青年科學家成長搭建高端學術交流平臺。
交流期間,各個大學與研究所的博士們分別分享了食用菌相關報告。
華中農業大學陳連福博士作“基于生物信息學的食用菌種質資源評價與創新”的報告,從種質資源評價、基于生物信息學的種質資源評價體系、性狀相關基因作為指標及其生信手段、基因組整體評價指標及其生信手段、核心的生物信息學手段等方面做了介紹。
從事大型真菌資源與利用研究的北京林業大學吳芳博士,作“中國大型膠質類食用菌多樣性研究進展”的報告,用詳實圖文資料分享了木耳多樣性、銀耳多樣性、其他膠質真菌多樣性研究情況。
福建農林大學陶永新博士作“金針菇群體結構與MNP分子標記品種鑒別研究”的報告,從金針菇群體結構、MNP分子標記品種鑒別技術建立以及對金針菇育種與智慧化栽培模式思考等方面進行了介紹。
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王剛正博士分享了“廣東蟲草褪黑激素合成途徑和降脂護肝功效研究”的報告,詳細介紹了廣東蟲草褪黑激素合成途徑和廣東蟲草降脂護肝功效研究。
山西農業大學的耿雪冉博士作“鱗杯傘多糖的分離純化、消化酵解及腸道免疫調節功效的研究”的報告,該研究對延伸食用菌產業鏈、挖掘食用菌新資源、營養和功能食品工業具有重要意義。
吉林農業大學魯麗鑫博士作“黑木耳子實體類型性狀形成分子機理的研究”,以黑木耳3個品種為試驗材料,開展子實體類型性狀定位研究、子實體類型性狀候選基因篩選與功能預測、子實體類型性狀候選基因啟動子預測與驗證。
在自由發言環節,多位青年學者圍繞基礎研究如何能夠更好地促進食用菌產業發展、如何運用現代生物學新技術推動我國食用菌種業創新、對食用菌全產業鏈的理解和建議等,進行了熱烈討論和充分交流。
華中農業大學教授邊銀丙、吉林農業大學教授姚方杰、上海市農業科學院研究員鮑大鵬、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董彩虹、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王四寶、北京林業大學教授崔寶凱、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趙瑞琳、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鄧旺秋等專家,對青年科學家代表的報告進行了深入點評與指導。
本次沙龍活動為食用菌產業領域青年學者搭建了高端交流平臺,共話食用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中的新問題、新方向、新觀點,以期激發青年科技骨干創新創造活力,助力青年科技人才成長,實現食用菌產業現代化的發展與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