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球蓋菇是我國近年來發展較快的一種草腐類食用菌,屬球蓋菇科、球蓋菇屬真菌,具有適應能力強、抗雜能力好、栽培料易獲取等優點。菌蓋直徑可達15厘米,扁半球形至扁平,呈紅褐色至暗褐色;菌柄較粗,長達16厘米;菌肉厚,白色,營養豐富,口感脆嫩,鮮味濃郁。
稻田輪作大球蓋菇是指在中晚稻收割后,利用秋冬季節和早春時段的休耕地,就地將稻草作主要原料生產大球蓋菇,在保障糧食生產的基礎上增收大球蓋菇,提高稻田的經濟效益。來年,大球蓋菇采收結束后,腐解的稻草和大球蓋菇菌渣還田既可以改良土壤,還可以為水稻生長提供營養,提高稻米的品質。
一、技術要點
稻田輪作大球蓋菇生態循環技術包含六大關鍵環節:
1.安排好接茬。菌絲生長最適溫度為24-28℃,子實體生長最適溫度16-25℃。因此,種植大球蓋菇時要合力安排好播種時間,盡量讓出菇期的溫度在16-25℃的范圍,既有利于提高產量,又有利于保障品質和效益。我省稻田輪作大球蓋菇最好在水稻收獲后立即整地準備種植大球蓋菇。時間可以從9月中下旬開始,最晚可以到11月上中旬。
2.原料準備。以稻草為主料,以玉米芯、稻殼、木屑為輔料。每畝備足潔凈、無霉變的稻草4000公斤及玉米芯、谷殼等輔料2000公斤。
3.菌田整理。水稻收割后將稻田排水,翻耕暴曬,然后起壟作畦。畦寬60~100 厘米,畦間留約40厘米排水溝。播種前5天左右,每畝撒生石灰30~40公斤至畦面見白消毒滅菌。
4.鋪料播種。每畝播種健壯菌種250公斤。先在廂面鋪一層厚20厘米左右的稻草;然后將菌種掰成核桃大小,采用梅花形點播,穴距10~12 厘米,播種完畢后覆蓋5厘米厚的混合輔料;隨后在輔料上面再覆蓋約15 厘米厚度的稻草;最后,在稻草上覆蓋厚度2 ~3 厘米后的細土;蓋土后,最好在上面鋪滴灌帶,然后再蓋黑膜保溫。
5.田間管理。接種菌種后滴灌使稻草充分濕潤(含水量達到65%左右);菌絲生長前期一般不噴或少噴水,如稻草和床土偏干(發白),可視情況滴灌1~2次;菌絲量占到1/2以上時,可以適當增加滴灌水量;當小菇蕾長至直徑2厘米時,適當減少滴灌或噴水量;全程控制畦溝無積水。出菇階段應搭建遮陽網,避免陽光的直射。
6.及時采收。大球蓋菇子實體菌褶尚未破裂、菌蓋呈鐘形時采收。采收時注意勿傷周圍小菇,采收后在菌床上留下的洞穴要用土填滿。采收后的成品菇及時分級上市或加工處理,短期內不能盡快處理的大球蓋菇,應放置冷庫儲藏。
二、綜合效益
除水稻豐產以外,額外畝產大球蓋菇2000 kg以上,每畝大球蓋菇的利潤超過5000元;此外,每畝大球蓋菇消納10畝大田的稻草,腐解后改良土壤,后一季種植水稻時可以減少一半的肥料投入,并且稻米品質更優;從大的層面來說,充分利用秋冬季節的土地和溫光資源,并充分利用廢棄的秸稈循環利用,綠色生態環保。
三、種植區域
除部分山區秋冬季節溫度過低不利于大球蓋菇生長,不宜推廣水稻-大球蓋菇輪作以外,湖北大部分水稻產區都可以栽培大球蓋菇。
四、注意事項
在生產中需要注意的事項包括:
1.生產原料要求新鮮、無霉變,使用陳舊材料不僅降低產量,也影響品質。
2.選擇的稻田最好為壤土,過沙和過粘的土壤均不利于優質高產。蓋土最好選擇腐殖質含量高的熟化壤土。
3.水分管理一定要干濕適度,過干菌絲生長不下扎,過濕菌絲生長不良、下部甚至腐爛發黑。
4.生長過程中如發現有雜菌,應當及時人工清除。
5.根據產品營銷能力合理確定生產規模。(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作者:華中農業大學教授 黃見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