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陜西柞水縣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小木耳大產業”的殷殷囑托,大力實施延鏈補鏈強鏈行動,以“五鏈”融合協同發力,賦能木耳全產業鏈發展。
一是健全保障體系,著力構建發展新格局。成立木耳產業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和6個工作專班,編制柞水木耳產業發展系列規劃方案5個,出臺推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決定》和相關扶持、獎勵等政策支持文件20余份,落實“產業鏈長”等三長責任制,建立周調度、月排名、年考核等工作落實機制,構建全要素覆蓋、全方位保障的閉環體系。
二是堅持園區示范,建強“生產端”產業鏈。依托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建成西川、金米兩個現代農業示范園,打造農旅融合產業帶3個,累計建設木耳大棚2829個、生產基地91個、專業村65個,實現年栽培木耳1億袋以上,產干耳5000噸以上,形成了“三帶六區、多點支撐、大戶帶動”的規?;a格局。
三是聚焦鏈條延伸,建強“加工端”產業鏈。聚焦旅游、航空等休閑食品,謀劃實施木耳氨基酸、多糖、精釀啤酒等深加工項目40個,開發木耳宴系列菜品200余個,推動木耳精深加工產品不斷發展。建成科沃、野森林2個萬噸廢棄菌包加工生產線,年處理廢棄菌包1.2億袋、廢棄菌渣6000噸,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取得新進展。
四是提升質量品牌,建強“銷售端”產業鏈。建立木耳生產和質量“兩個標準”“三大體系”,實現產品“數字化”“身份證”管理。“柞水木耳”區域公用品牌和秦嶺天下、秋雷等7個子品牌獲市場好評,柞水木耳被評為陜西好商標和2023年木耳產品流通領域推薦品牌。建立“政府+合作社+農民+電商+網播”五方聯動營銷機制,設立木耳直銷店103家、協作店41家、電商198家,品牌和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占有率不斷提升。
五是堅持科技創新,建強“研發端”產業鏈。培育中博、秦峰等省市級龍頭企業13家,建立“一站、兩平臺、三中心”科技研發平臺,自主培育黑木耳、金木耳、玉木耳等新優特品種7個,成功研發木耳啤酒、菌草茶、益生菌、木耳肽等精深加工產品22類98種,慕耳湯系列產品榮獲全國旅游商品銀獎。六是樹牢全鏈思維,建強融合端產業鏈。建成金米3A級景區、西川木耳小鎮、秦嶺行一露營基地等木耳主題公園和田園綜合體,打造“賞木耳景、看木耳戲、聽木耳歌、吃木耳宴、品木耳情”的農旅文創綜合業態,年接待游客達200萬人次,實現經濟效益6.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