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江西省上猶縣安和鄉已培育香菇、黑木耳、羊肚菌等品種,形成了集菌種研發、菌棒生產、香菇種植、冷藏烘干、市場銷售的全產業鏈條。農業產值達200余萬元,每年為全鄉6個村集體經濟村均增收5萬余元。同時,通過勞務用工、租賃土地、入股參與經營分紅等方式,帶動當地100余戶農戶增收致富。
探索:從“零”到“一”
2018年,安和鄉選擇發展食用菌產業,開始探索食用菌種植道路。在車田村率先試點建設食用菌產業基地,前后種植了香菇818、香菇636和袖珍菇等品種,完成種植香菇的起步階段,并陸續在安和村、陶朱村、富灣村發展壯大。安和鄉各村村集體經濟由2019年的村均8.7萬元增至2023年的村均59萬元。
安和鄉食用菌產業實現從“零”到“一”,從無到有。
篤行:從“單一”到“多元”
香菇種植周期短、成本低、見效快,占用土地資源少,有“一畝菌十畝田”的說法。據統計,贛州食用菌(80%為香菇)日常銷售在10萬斤左右。安和鄉日均產量僅1萬斤左右,市場潛力巨大。
但由于缺乏種植技術和專業人員,食用菌產量不穩定;加上市場價格波動大,行情低迷時,采摘成本高于市場價……無技術支撐、無經營主體、無硬件設施等問題,讓基地、村民一度失去信心。
安和鄉組織鄉村兩級干部及種植戶先后多次赴福建等地調研市場、學習專業技術,同時聘請專業人才、采購生產設備,僅用2個月時間,便建成占地1.5畝的食用菌菌袋廠。在此基礎上,安和鄉投資293萬元,新建15畝高標準養菇、產菇一體鋼架棚,擴建200平方米的冷庫和烤房,進一步增強安和菌菇產業硬實力。還通過“村村抱團”“村民抱團”的方式,成立食用菌發展合作社,免費為村民提供技術指導,并回收全部菌菇。
如今,安和鄉食用菌基地規模由原來的20畝提高到40畝,菌棒香菇產量由原來的1斤提高到1.5斤,提升了50%,菌棒成活率由原來的80%提高到98%,年產菌棒300萬棒,香菇產量可達100萬斤以上,直播帶貨成果喜人。
安和鄉已形成集菌種研發、菌棒生產、香菇種植、冷藏烘干、市場銷售的全產業鏈條,探索出“支部+工廠+基地+合作社+農戶”運營管理模式,還精心謀劃、通盤運籌、提質升級,開展親子采摘等活動,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提升產品附加值,產業實現了從單一到多元的轉變。
開拓:從“尋常”到“珍稀”
止于香菇?不止香菇。在安和鄉富灣村收割后的晚稻田里,一排排菌棒有序豎立,種著30畝黑木耳。冬閑經濟黑木耳產業基地負責人黃英福介紹,目前,基地共培育20萬棒菌棒,全年產值約168萬元。
安和鄉堅持發展食用菌首位產業,積極推廣可持續的“富硒水稻+木耳”輪番種植模式,以時間換空間,實現土壤改善、菌稻兩收等多重效益。
在陶朱村,110畝黑色大棚里全部種上了羊肚菌。有望在2月底上市,預計畝產1000斤。
只道香菇是尋常,哪聞羊肚菌撲鼻香。從尋常的香菇,到珍貴的黑木耳,再到稀有的羊肚菌,安和鄉食用菌產業實現一年四季不空棚,價值翻倍。(來源:江西省鄉村振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