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柞水縣金米村考察時,看到當地群眾通過栽培木耳脫貧致富,深情點贊“小木耳,大產業”,開出了一張克服疫情影響、加大產業扶貧力度的“良方”。這個“大產業”的背后密碼,正是人才的強力支撐和電商平臺的給力支持。近年來,柞水縣將人才作為培育壯大優勢產業的關鍵密碼,以產業聚人才,以人才興產業,讓“小木耳大產業”成為群眾脫貧鄉村振興的金字招牌。
下沉黨政人才,筑牢產業發展“壓艙石”。柞水縣堅持黨建引領木耳產業發展,成立了由縣長任組長的木耳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派駐132名群眾工作能力過硬、產業發展經驗豐富的黨政人才擔任44個木耳重點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員,協調解決土地流轉、廠房建設、產品銷售等突出問題。通過縣上抓龍頭、鎮上抓基地、村上抓示范,全縣建成木耳大棚1500個,栽培春季木耳5500萬袋。
引進高端人才,下好科技支撐“先手棋”。柞水縣堅持用科技保證品質,與吉林農業大學、陜西省科學院等科研院所達成戰略合作關系,建成李玉院士工作站、科技資源統籌中心、食用菌研發中心、木耳大數據中心“一站三中心”,柔性引進全國食用菌領域唯一的院士李玉教授等高層次人才21人,開展科研攻關與成果轉化。開發金木耳、玉木耳等7個高附加值品種,柞水1號至5號5個本土木耳菌種,研發超細粉、木耳露等深加工產品6類,不斷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
集聚企業人才,構建產銷一體“產業鏈”。柞水縣堅持用企業拓寬市場,先后成立旅投、扶投、科投、林投4家國有企業,建成肖臺、金鳳等5個千萬袋標準化菌包生產線。引進陜西中博、野森林等5家非公企業,參與袋料生產、冷鏈倉儲、配套開發、包裝營銷等生產經營。與阿里巴巴、京東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建設“柞水木耳特色館”“柞水木耳展銷店”16個,形成從生產端到銷售端的全鏈條產業發展模式。
激活文創人才,打造農旅融合“綜合體”。柞水縣堅持以文化豐富內涵,充分發動縣內外宣傳文化人才,提煉升華柞水木耳文化,設計出“賞木耳景、看木耳戲、聽木耳歌、吃木耳宴、品木耳情”系列文化產品。大力發展文旅綜合業態,打造小嶺鎮金米村、下梁鎮西川村為木耳產業核心區,建設木耳博物館、木耳主題公園、木耳智慧大棚等可參與、可體驗、可觀光、可休閑、可采購的農旅文創綜合體,形成木耳文化旅游產業生態圈。西川木耳小鎮榮獲3A級景區。
提升鄉土人才,鋪就興產富民“致富路”。柞水縣堅持產業振興、人才振興兩手抓,組建人才服務團常態化開展“農技110”服務、電子商務培訓等幫扶活動,面對面講政策、手把手教技術,幫助鄉土人才掌握病蟲防治、“直播帶貨”等知識,增強自主發展能力。推行“借袋還耳”“借棚還耳”模式,將所有的木耳大棚和菌包認領到戶,輻射帶動貧困戶6944戶,戶均增收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