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定西市漳縣發展食用菌產業 小木耳撬動大產業
甘肅省定西市漳縣農村,溫棚布滿田間,吊滿整齊的菌棒上長滿黑木耳、金耳等。一筐筐鮮耳擺放在晾曬棚,一車車加工產品運往全國大市場,收貨的喜悅與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洋溢在村民的臉上。
近年來,漳縣縣委、縣政府搶抓被列為全省現代絲路旱寒農業地方特色優勢產品縣的機遇,積極籌措資金,大力推進食用菌產業發展,全縣食用菌產業從無到有、由小到大,以點帶面,小木耳做成大產業,成為帶動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主導產業、朝陽產業、綠色產業。
強化引導,政府全方位支撐
漳縣氣候溫潤,土質肥沃,海拔落差較大,特別適宜食用菌的栽培和種植。縣上依托產業發展基礎和地域特色,強化領導、科學謀劃、重點推進,成立漳縣食用菌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制定出食用菌產業發展方案。邀請到省內專家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省農科院、四川綿陽等地的專家來縣上調研指導,出謀劃策,編制完成《漳縣食用菌產業三年倍增計劃》,按照“集聚集約、提質增品、轉型升級”思路,由政府、企業、合作社合力拓展食用菌產業。
因地制宜,科學布局,先后在漳縣建立七個核心產區基地,開展招商引資工作,先后引進漳縣鑫源菌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隴泰菌業農業科技種植有限公司食用菌生產企業2家,培育當地金田食用菌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攜手發展食用菌產業,實現技術和市場信息的互通共享,形成政府培育基地、企業運作市場、合作社生產的模式種植食用菌,并配套出臺相關扶持政策,為食用菌產業開辟“綠色通道”。
創新模式,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如何把小木耳做成一項大產業?漳縣的做法是利用現代農業的理念快速推進,即,高起點、工廠化、大規模、園區化。今年,縣上在三岔鎮投資9000多萬元,建成年產菌棒1000萬棒生產線,為全縣食用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產業要發展,技術是關鍵。縣上加大培訓力度,對食用菌合作社技術骨干、企業技術員、從事食用菌生產經營勞動力、農民,舉辦食用菌培訓班10期1022人(次),并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組織全國食用菌專家赴漳縣講授技術,先后6次組織合作社負責人、農民240人,前往陜西楊凌等地培訓考察食用菌產業發展情況。
眼下,正是黑木耳采摘時節,石川鎮占卜村種植的高原黑木耳迎來豐收季節。現代化木耳大棚和晾曬棚在陽光下顯得格外亮眼,吊帶菌棒上的黑木耳長勢喜人,婦女們正在進行采摘、晾曬,豐收的喜悅洋溢在她們的臉上。
圍繞“加快發展、富民強鎮”這一主題,著力開拓產業扶貧新路子。在甘肅省工商聯的牽線搭橋下,引進蘭州鑫源現代農業科技開發公司,通過政策支持、企業帶動和協作幫扶,建設食用菌產業園,占地50畝,總投資310萬元,探索出“支部+公司+村集體經濟+農戶”的“產業基地+‘三變’”改革新路子,按照“土地入股建基地、村集體資金入股驅動、企業帶動建菌棚、結構調整育木耳”發展思路,24戶群眾以土地入股,石川鎮9個村累計入股230.01萬元。每村培養3名以上食用菌生產技術員,采取“保底分紅”的科學利益分配機制,對土地入股的農戶,每年每畝分紅500元,對資金入股的村集體按每年不低于8%的利率進行分紅。
探索農村“三變”改革新路子,以村黨支部為引領,以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資金為支撐,引進龍頭企業,建成食用菌產業園,黑木耳吊袋棚發展到32個,菌棒由30萬棒增加到70萬棒,吸收當地農戶到園區務工,每戶能增收4000多元。今年,新建吊袋棚11個,吊袋棚增加到32個、晾曬棚20個,吸納當地90名村民在園區務工。
漳縣食用菌產業綠色發展,圍繞“天下貴清、康養漳縣”名片,全力打造食用菌現代特色農業生產基地,爭取項目資金,建設日產能10萬棒的菌棒加工廠,完善產業鏈條。同時,合作社注冊“金花池”、“漳東夢”等4個木耳有機產品認證。2年多來,全縣食用菌產業通過提升技術、強化管理。在菌種研發、菌棒制作、種植管護上形成了良性循環的發展態勢,通過加工提升產品附加值,發揮出較好的品牌效應,走出一條食用菌產業扶貧開發深度融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