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數字賦能,種蘑菇就像在工廠里生產零部件一樣,產出的“數字蘑菇”,源源不斷發往市場,走上市民餐桌。
場景一:一年四季產蘑菇
湖南望康農業公司種植400畝羊肚菌,畝產超200公斤,批發價每公斤120元,收入達到1000萬元。隨著羊肚菌淡出,紅托竹蓀又上市。公司建了菌種場,有6個實驗室,試種紅托竹蓀2萬棒。
一個冷庫棚,就是一個生產食用菌的車間。點開手機APP,棚內溫度、濕度等數據一一顯示,一旦異常就會報警。去年,公司示范推廣“羊肚菌+紅托竹蓀”輪作技術,減少大棚“空檔期”,也有利于土壤保肥,收益可翻番。近幾年,各地興建的智能化大棚,溫度、濕度盡在“掌”中,讓食用菌生產告別“靠天吃飯”。
羊肚菌、金耳、紅托竹蓀、黑雞樅、蘆葦菇……湖南省食用菌研究所馴化珍稀菌種,科學搭配茬口,推動食用菌由季節性生產向周年化生產轉變,一年四季產蘑菇。
場景二:“千里眼”監控菇房
湖南省首個5G智慧農業示范基地湖南蘑蘑噠農業開發公司生產的黑皮雞樅正大量上市。公司董事長李貫虹介紹,基地只生產黑皮雞樅,11個車間輪流采摘,沒有淡季旺季之分。
2020年,湘潭移動公司與蘑蘑噠公司聯手打造全省首個5G智慧農業產業園。5G技術應用到溫室大棚,將傳統種植經驗轉化為數字模型,讓蘑菇在最合適的環境中生長。黑皮雞樅產量比原來增加20%,優品率提高30%。
近兩年,蘑蘑噠公司分別在岳陽、武漢、承德等地建起基地。公司開通遠程技術指導系統,數據、模塊都在云端,“一張網”融環境智能調控、氣象監測預警、水肥智能決策、病蟲害防治于一體,就像有了“千里眼”。
場景三:機器人等候上崗
從食用菌產業來看,生產過程已實現智能化控制,但前端的菌包制作、后端的采摘仍離不開人工,人工成本占到總支出的30%。如何降低人工成本?長沙市望城區政府與省食用菌研究所合作,在望城建設食用菌科技示范園,打造全自動蘑菇生產線。
湖南菌安智慧生物科技公司去年落地望城,專攻蘑菇工廠化、智能化生產裝備,已成功研發出食用菌智能化一體菌包生產系統。傳統食用菌生產,從拌料、裝袋(瓶)、滅菌、冷卻、接種、培菌到出菇,可謂勞動密集型。菌安公司簡化流程,只需拌料、滅菌、接種,由機器直接鋪到無菌培養艙,實現菌包生產自動化、無人化操作。
日前,蘑菇采摘機器人研發成功。操作員只要輸入抓取物圖像,機器人即自行規劃路線,迅速識別目標、辨識抓取部位。下半年,望城食用菌科技示范園建成,機器人即可入園上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