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栽培竹蓀的關鍵點
1.選用好的菌種。竹蓀的品種很多,根據其種類、采摘時間和適宜栽培環境等方面的不同,竹蓀的栽培方法也有所不同。在選擇竹蓀菌種時,一定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2.選擇適宜的栽培環境。竹蓀生長的適宜溫度為20℃-25℃,相對濕度在80%-85%之間,土壤的PH值為5.5-6.5之間。在竹蓀的栽培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溫度、濕度和土壤的調節。
3.選擇合適的基質。竹蓀可以栽培在多種基質上,如木屑、鋸末、稻草、牛糞等。但在選擇基質時,一定要注意其含水量、酸堿度和養分成分等。
4.嚴格的消毒措施。基質一旦受到污染,就會影響到竹蓀的生長和產量。因此,進行嚴格的消毒處理,可以有效預防病害的發生。
5.合理的施肥方式。竹蓀對土壤的營養要求較高,應根據菌體生長的需要,合理施肥。施肥應分為基肥和追肥兩個階段,基肥在田間整地之前,追肥則需根據菌體的生長狀態進行。
二、種植竹蓀的詳細方法
1.準備基質。將適當比例的木屑、稻草、牛糞等基質混合在一起,使用蒸汽或化學消毒液進行消毒處理,晾干備用。
2.接種培養。將選擇好的菌種培養,制備成菌種糯米或菌包,然后將其放入基質中,在溫度適宜、相對濕度為80%-85%的環境下,進行培養。
3.發菌過程。根據竹蓀的菌絲生長規律,當培養箱內菌絲的生長面積達到一定大小時,應及時加入發菌料,創造菌絲生長的接觸面,促進竹蓀的絲狀菌絲快速繁殖。
4.培育期。培養箱內溫度、濕度和通風等環境因素要掌握好,適時進行適當的調整和管理,促進竹蓀的快速生長。同時,對竹蓀病蟲害進行防治。
5.收獲。竹蓀的長成期在30-35天之間,收獲需在竹蓀生長初期,也就是菌絲粘合后及時進行。采摘前用水打濕,利用專門的采摘工具,將竹蓀采摘下來,然后重新消毒,準備下一批竹蓀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