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黑龍江省農科院農化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張榮芳決定放下手中所有的事情,親自跑一趟大慶市大同區恒瑞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原因一是入冬了,合作社的最后一批雙孢菇要采摘,有些技術上的問題要給予指導解決;原因二是對合作社想把“利用秸稈隧道發酵草腐菌實現農業循環”申報專利,她有一些想法。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再次出現的霧霾天更堅定了她利用這個產學研基地,深入研究探索如何推進秸稈綜合利用發展循環經濟的課題。
張榮芳說,作為一名農業科技工作者,學習了中共十九大報告后,對推進綠色發展,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發展的經濟體系,有了更大的信心,前行的動力和干勁更足了。
接近中午,當記者隨張榮芳來到位于大慶市大同區太陽升鎮的恒瑞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時,在合作社的廣場上正好有一群農民在一輛滿載秸稈的大卡車上卸秸稈。恒瑞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秀麗指著滿院的秸稈堆說,到了這個季節,附近村屯的農民不用為秸稈而發愁,合作社會主動上門收集秸稈。現已收了近1萬噸,很快就會達到明年滿負荷生產所需的1.6萬噸。眼下大棚里最后一批雙孢菇快到采摘時候了,她要靜下心來研究明年的生產和發展了。
這是一家以種植雙孢菇為主的合作社,有棚室101棟,種植基地3萬平方米,產品主要銷往大慶周邊、哈爾濱及東北地區。2013年成立,2014年引進荷蘭“隧道發酵食用菌培育料”技術,這也是黑龍江省首家運用隧道發酵生產食用菌培育料技術的種植基地。
在長25米、寬5米的外形如同“車庫”的5條發酵隧道旁,合作社技術負責人李曉軍介紹,雙孢菇栽培的關鍵是發酵基料的制備。傳統的秸稈堆制發酵易生雜菌,產量低。隧道式發酵通過兩種發酵隧道的結合,可控溫度、濕度和二氧化碳含量,全程不使用消毒劑;一次發酵隧道滅殺有害菌,二次發酵隧道培養有益菌,通過秸稈和畜禽糞便的合理配比,不僅解決了傳統基料養分配比不合理、發酵不均勻、培養成熟度差、雜菌嚴重等問題,而且滅菌更徹底,養分轉化更充分。一個周期只需21天,發酵完成培養基料蓬松柔軟養分足,散發著淡淡的面包香氣,種出的雙孢菇品質好產量高。一般傳統堆制發酵基料每平方米出菇5~8公斤,而隧道發酵基料的產量每平方米高達15~20公斤。
這也是當初李秀麗隨鎮領導到山東、天津等地考察調研后選擇種植雙孢菇想達到的預期:“雙孢菇這樣的草腐菌是以吸收秸稈等腐草中的有機質作為主要營養源的菌類,北方氣候得天獨厚,適合其生長。隧道發酵除具有周期短、空間利用率高、發酵程度好、質量穩定特點外,還能實現污水回用,生成的有機肥料還田改良土壤,可用來種植花卉苗木和蔬菜。從育菇基料再到有機肥,這是一條循環經濟生產鏈。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秸稈處置難題,也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多贏。”她告訴記者,合作社目前滿負荷生產可消化利用附近鄉鎮1.6萬噸秸稈,相當于7萬畝的玉米種植面積。隨著合作社規模的壯大和發展,秸稈利用率會更高。在這里,農民可就近務工,合作社還對貧困戶免費贈送150個菌包并負責回收,帶動更多貧困戶脫貧增收。經過兩年的摸爬滾打,2016年,合作社有了初步收益,她估算2017年的純收入會超過300萬元。而在太陽升鎮干部趙繼東看來,因為恒瑞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存在,附近農民不用出遠門就能掙錢,重要的是地里的秸稈有了去處,再也不用偷偷燒掉了。
記者在合作社的菇棚里看到,圓圓的、白白的雙孢菇長勢喜人,張榮芳查看了一圈提醒菇農,馬上入冬了,早晚溫差大,一定要測量好溫度,做好記錄,千萬不能掉以輕心。她告訴記者,他們之所以關注合作社并給予技術支持,就是在秸稈綜合利用和隧道發酵這一點上,認為有進一步探索高效生態循環經濟的作用和價值。如今,綠色發展的理念已深入人心,轉變觀念,創新技術,比“禁燒”更重要的是給秸稈“找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