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民和縣:赤松茸“飛”向上海
發布時間:2020-11-11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近兩天,青海省海東市民和縣總堡垣萬畝設施農業基地溫棚內,菜農們正忙著采摘赤松茸,新采摘的赤松茸將通過航班陸續空運到上海銷售。
赤松茸是青海蔬菜市場少見的食用菌,近年來,人工培育成功,開始推廣種植,因其朵大、色美、口感好,備受市場青睞。今年年初,菜農魏其昌在民和縣總堡垣萬畝設施農業基地租賃60棟溫棚種植赤松茸,意味著赤松茸在青海省正式安家落戶。
來自陜西漢中的魏其昌擁有多年種植赤松茸的經驗,今年年初,他來到民和縣試種赤松茸,溫棚里種植的赤松茸收成還算不錯,每棚產量能達到2500公斤左右。
在種植赤松茸的溫棚里,破草而出的赤松茸菌菇探頭露腦,紅褐色的菌帽、白色的菌柱,長勢喜人。魏其昌指著拇指大小的赤松茸菌菇說,別看這些菌菇還小,但生長速度快,第二天就可以采摘。
在菌菇保鮮庫里,地上分籃堆著新采摘的赤松茸菌菇,一股淡淡的香味彌漫在空氣中,分揀好的赤松茸今早采摘,現在分揀裝箱,通過空運發往上海等地。新種出的赤松茸主要在外地市場銷售,每公斤單價30-50元不等,目前,已出售兩萬多公斤。
赤松茸生產保持天然純凈特色,以其味香質純的特點享譽菇壇,又因其外形美觀可口被稱為席上佳珍。特別是反季節生產的赤松茸,市場上供不應求,前景向好,分揀好的優質赤松茸乘飛機銷售到沿海市場,剩余的普通赤松茸切片烘干后銷往各地干鮮市場。
赤松茸試種成功,不僅讓民和縣總堡垣萬畝設施農業基地的日光溫室增加產出效益,還為當地的貧困農戶提供就業崗位,實現家門口就業。
為增加產量和收入,魏其昌打算推出“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種植模式,即,由他提供菌種和技術指導,農戶負責種植、采摘,產出的菌菇由他負責銷售,這樣做既可以讓當地農民學到赤松茸種植技術,還可以帶動當地農戶依托種植赤松茸增加收入,走上脫貧致富路。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