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楊溪鋪鎮青龍泉社區千畝香菇產業基地計劃用一個月時間推進100萬棒春季香菇生產入棚任務。
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
“香菇小鎮”是十堰市乃至湖北最大精準扶貧單體安置區,集中鄖陽區18個鄉鎮的4251戶、15133名建檔立卡對象,其中,500多戶、1500余名易遷群眾依靠香菇生產實現
“家門口致富”,圓了
“搬出窮窩窩、過上好日子”致富夢,令菇農遺憾的是,受氣候影響,龍泉社區每年只能種一季秋栽菇,半年時間都閑著。
如何讓
“香菇小鎮”易遷種菇群眾實現“四季能種菇、全年能增收”的目標?2020年,鄖陽區斥資探索“工廠化制棒、點養菌”多季菇生產模式,投資1億元,對1200多畝香菇基地水電、棚架等配套設施進行改造升級。
菇農把工廠化養菌成熟的菌棒入棚上架后出菇,既降低人工點養菌感染風險,又減輕菇農勞動強度,一舉打破傳統香菇生產
“靠天吃飯”、“全年只能一季秋栽”困局。每個產業健康發展都需歷經陣痛、認知、接受的過程,要想多季菇行穩致遠,必須提供優質服務,讓干部、技術員、菇農擰成一股繩,
“香菇小鎮”管理協調指揮部通過和菇農交流、到香菇大棚
“偵察”,很快發現毛病出在哪兒——缺乏利益聯結機制。
為解決問題,協調區菇業公司出臺
“承諾棒均8元收入兜底”、“最低保護價收購”政策,招商引資,在產業基地建立鮮菇收購公司,引導菇農自愿組合。500多家菇農建立起34個生產合作互助組,在18個鄉鎮派駐干部中開展“崗位在菇棚、一線解難強信心”活動,在35名技術員中開展“棚棚走到、現場釋疑解惑促增收”活動,組織技術骨干、干部巡回到10個生產片區開展“多季菇生產管理有獎知識競賽”,在干部、技術員、菇農中開展“學技能、增收入、促發展”創先爭優競賽活動,對收入高的菇農、合作生產緊密有序的互助組織、菇農認同優質服務的干部和技術員予以物質獎勵。
一連串配套“招數、動作”一出,菇農吃下“定心丸”、增強歸屬感的同時,也調動菇農生產多季菇的“胃口”。滿打滿算,不到7個月的時間,“香菇小鎮”菇農生產多季菇不僅實現了疑惑抵觸到主動認購生產,而且,隨著鄖陽區多季菇生產的大面積鋪開,菇農在經營好自家香菇產業的同時,組成技術服務隊外出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