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夏,河北省秦皇島市青龍縣馬圈子鎮馬圈子村東的常豐食用菌專業合作社被林蔭庇護,涼風陣陣。菌棚內,一排排菌棒整齊碼放,長勢喜人的香菇個個升柄展傘,淡淡的菌香撲鼻而來,放眼望去,儼然是偌大的香菇“王國”。
備料、制棒、接菌、倒垛、刺扎、上架、補水、出菇,每個環節,于長鋒都從零做起,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技術也深深地刻在于長鋒的腦袋里。一年下來,于長鋒算算賬,效益還不錯,這更堅定了他們夫婦倆養蘑菇的信心。
然而,凡事很難一帆風順。2010年,善于探索創新的于長鋒大膽嘗試制作大菌棒,由原來的4斤棒增至6斤。雖有老“香菇匠”指導,但因技術、環境等要素不達標,導致大菌棒污染率高,研發以失敗告終,20余萬的研發投入付之東流。
汲取失敗教訓,于長鋒不斷提升技術水平,堅持引進來、走出去二者相結合,多次邀請周邊香菇生產大縣以及本縣農業技術人員上門指導技術,同時積極到外省先進地區學習取經,慢慢積累了更加成熟的香菇種植與管理技術。
十幾年下來,隨著種植與管理技術不斷提高,菌棚設施也不斷提升,由當初的木架變成鐵架,制菌棒越來越趨于自動化,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大大提高。
如今,合作社由起初的2萬棒發展至25萬棒,年產值從10萬元提升到150萬元。于長鋒成了遠近有名的“香菇匠”。
致富不忘眾鄉親。近年來,合作社積極響應縣委、縣政府“鄉村振興”號召,堅持“我科普、你收益,我指導、你增收”的理念,帶動周邊農戶種植香菇增收致富。實行“產前、產中、產后”一條龍科普服務,先后舉辦食用菌生產技術培訓班23場次,培訓300人次,輻射帶動了周邊100多戶農戶發展食用菌種植產業,帶來直接經濟效益260萬元,合作社也獲得了市級示范社稱號。
“軍功章上有我的一半,更有她的一半”。十幾年的香菇種植之路,于長鋒離不開妻子田立娟的鼎力支持。2003年結婚以來,二人既是夫妻,也是同事,更是戰友,每天起早貪黑忙完合作社的工作外,還堅持照顧老人孩子。夫妻二人始終堅持吃苦耐勞,勤儉持家,但對他人卻是能幫必幫,能做必做,尤其在村里疫情防控等公益事業上更是帶頭捐款捐物,深得鄰里鄉親稱贊。2022年,于長鋒一家獲得市級文明家庭稱號。
據了解,青龍縣將食用菌定為農業產業化重點產業以及精準脫貧致富產業,目前,全縣食用菌栽培規模穩定在5000萬棒,年產值達3億元左右。下一步,青龍縣將以市場為導向,以農民脫貧增收為目標,積極培育菌種廠、菌棒廠和食用菌產品加工龍頭企業,不斷擴大優質食用菌基地規模,全力打造綠色、有機品牌,促進產業穩步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