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隨著糧食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到國家重視和社會關注,耕地保護的法律法規及政策制度一波嚴似一波,特別在設施農業用地、退耕還林、退草還林以及國土綠化等方面,很多以前有所放松的政策都在逐步收緊。
特別是去年年底自然資源部等部門發布的耕地用途管控政策,明確提出要嚴守18億畝耕地保護紅線,嚴格落實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制度,嚴格控制一般耕地轉為其他農用地,不得在耕地上植樹造林、栽花種草,不得占用耕地建設破壞耕作層的設施農業等。
對于已經占用耕地植樹造林、栽花種草,已經占用基本農田建設養殖類設施農業的,應該說在實施時是符合相關政策的,或者是當時要求沒有這么明確和嚴格,這種情況怎么辦?違建都要拆除、樹林都要砍伐嗎?當然不是這樣,國家提出對于這些情況應結合實際,穩妥審慎處理,不允許“簡單化”與“一刀切”,
以下5點要清楚:
(1)基本農田植樹造林或發展林果業要有序恢復耕種。占用基本農田植樹造林或其他將基本農田變成非耕農用地的,區分在于2020年9月和11月國務院印發的制止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的兩個文件前后,兩個文件印發之前實施的,可保持現狀,或有計劃有步驟的恢復耕種,不允許強行簡單恢復為耕地;之后實施的,就要積極穩妥整改恢復為耕地了。
(2)耕地種樹不能恢復耕種可通過“進出平衡”解決。在之前,占用一般耕地植樹造林、發展林果業或建設設施農業的情況非常多,當時的法規政策也沒有明確禁止,這種情況整改恢復耕種就存在一定困難,對確實難以恢復的,新的政策規定提出由縣級人民政府統一組織落實耕地“進出平衡”,這樣就解決耕地減少的問題了。
(3)養殖設施少量占用基本農田的可通過補劃解決。在2019年底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聯合發布的設施農業政策中,提出養殖類或破壞耕作層的種植類設施農業在不可避讓的情況下可少量占用基本農田,但必須補劃,新政策規定嚴禁新增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建設畜禽養殖設施、水產養殖設施和破壞耕作層的種植業設施。如按照原設施農業政策建設的農業設施少量占用基本農田的,可通過補劃來解決。
(4)養殖設施或破壞耕作層的種植業設施占用耕地可維持不變。與前一點相同,如果按照原設施農業政策建設的農業設施占用了一般耕地,那是合法合規的,可維持現狀不變。
(5)亂占耕地建房依法分類處置。當前,國家正在開展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專項整治,2020年7月3日國務院召開會議進行了專題部署,在此之前形成的亂占耕地建房問題,叫作存量問題,當前國家正在試點,將區分是不是符合規劃,有沒有占用基本農田,是不是農戶唯一住宅等情況,依法分類處置;在部署會議之后的亂占耕地建房問題屬新增問題,將嚴格依法依規查處,并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