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四川考察時強調:“農村宅基地改革要守住底線。”看似簡單的一句話,內涵豐富。總書記一語道破宅基地改革的關鍵,充分展現了領航發展的底線思維與戰略眼光,為我們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提供了重要遵循。
“備豫不虞,為國常道。”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多個場合強調要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所謂底線思維,就是做事之前充分預估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做最周密完善的準備工作,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里。從政治到經濟、科技、社會……習近平總書記幾乎對各個領域、各項工作、各個環節都強調運用底線思維分析和研究。具體到農村宅基地改革,雖然它只是三農領域一項很具體的工作,但是影響甚廣。宅基地和住房不僅是農民的基本生活資料,也是他們的重要財產,更是農村社會穩定的重要基石。因此,宅基地改革尤其需要劃出“紅線”、守牢底線,防范各類風險。
那么,宅基地改革要守住哪些底線?對此,總書記早已為我們指明了方向。2016年4月,在安徽鳳陽縣小崗村農村改革座談會上,總書記明確指出:“不管怎么改,都不能把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糧食生產能力改弱了,不能把農民利益損害了。”2020年6月,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會議指出,深化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要堅決守住土地公有制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這三條底線,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農民權益。當前,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要領悟好這三條底線背后的深刻用意。
堅決守住土地公有制性質不改變的底線。農村宅基地是集體建設用地,所有權屬于村集體,無論改革如何深化,其權屬性質不能變。適度放活宅基地和農民房屋使用權,目的是盤活農村閑置資源,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鏈和土地增值收益,可以允許城里人通過租賃、入股等方式到農村發展鄉村旅游、康養服務等,但不能去農村搞大規模商品房開發或者建別墅大院、蓋私人會館。
堅決守住耕地紅線不突破的底線。食為政首、地為糧本,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關系國家糧食安全。當前,一些地方存在的侵占耕地建設住宅等現象,須引起高度警惕。為此,要進一步健全完善宅基地管理制度,規范審批程序和用地建房管理,促進宅基地合理分配與集約節約利用,堅決遏制農村亂占耕地建房行為,確保良田用于種糧、農地始終“姓農”。
堅決守住農民利益不受損的底線。宅基地制度為保障農民居住利益而設,農民依法享有宅基地資格權和住房財產權。近年來,個別地方受錯誤的發展觀、政績觀驅使,不顧農民意愿推行“合村并居”、強迫農民“上樓”,侵害了農民利益,這樣的教訓不可謂不深刻。不管是使用權流轉還是宅基地退出,都應把選擇權交給農民,由農民選擇而不是代替農民選擇,政府可以示范引導,但不能搞強迫命令和“一刀切”。
居安思危,有備無患。對宅基地改革等牽系億萬農民切身利益的問題,防風險、守底線至關重要。唯有如此,方能把準方向,推動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行穩致遠,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強勁動能。(來源:農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