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臺江縣:脫貧路上 與“菌”同行
發布時間:2021-01-15
來源:貴州市場監管
金秋十月,貴州省黔東南州臺江縣施洞鎮平兆村的食用菌種植基地里,一派繁忙。工人們有的在給菌棒脫袋,有的在打掃基地衛生,還有的整理擺放菌棒,大家各自專注著手里的營生,一刻也不得閑。
“香菇種下去,就有脫貧的希望。精準扶貧也一樣,不斷往前走,才不會掉隊在脫貧攻堅的路上,”貴州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派駐平兆村的第一書記冉林這樣說道,從這里采摘的食用菌,會跨越高山河流,走向千家萬戶的餐桌。
2018年,在貴州省市場監管局的指導下,平兆村成立了村集體經濟公司和食用菌種植合作社,基于食用菌“短、平、快”的發展特點,平兆村決定將其作為扶貧重要產業,實現對全村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利益聯結全覆蓋。
爭取扶貧資金發展食用菌種植、建立食用菌種植基地、邀請農業技術專家將食用菌種植技術送到農戶家門口。平兆村要脫貧出列,精準扶貧擔子倍加繁重,既要嚴格按時間節點完成產業發展規劃部署的每一項任務,同時,也不能落下“扶貧先扶智”的幫扶職責。
過去的平兆村,農民思想落后,習慣于生活在臟亂差的環境中。貴州省局駐村工作隊員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在做了大量的基礎調研工作后,充分利用入戶走訪、院壩會、新時代農民講習所等載體,一邊宣傳黨的扶貧政策,一邊宣傳移風易俗的文明新風。在村干部和村里寨老共同制定了村規民約后,平兆村群眾視野寬闊了,村寨衛生干凈了,群眾的幸福感也有了明顯提升。
在擁有了規范整潔的村寨生活后,村民的獲得感也在與日俱增。食用菌種植、大棚蔬菜等項目的有效推進,讓平兆村在2020年6月份,實現村集體經濟再次分紅5.9萬元,老百姓的腰包越來越鼓。
從“找不到路“到“找到路”,從”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平兆村開辟了一條八方協作、共奔小康的發展新徑,托起了全村498戶2051人的“致富夢”。
脫貧路上,與“菌”同行。經歷了今非昔比的“蝶變”,往后無論是多么曲折的道路,平兆村都能凝聚全村力量,跨越艱難險阻。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