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冬日暖陽下,貴州省印江縣合水鎮興旺壩區稻耳輪作基地里不時傳來陣陣歡笑聲,120余名當地群眾分散在一排排整齊劃一的黑木耳菌棒叢中,熟練地將菌棒上成熟的黑木耳摘下,裝入各自的桶內。
一個產業帶動一方經濟。2021年,圍繞全縣
“2+N”產業布局,合水鎮對集中連片的土地進行統一規劃,通過財政投入260萬,企業自籌300萬,在興旺壩區新建“稻耳輪作”基地,集約化、規模化發展食用菌產業。
基地占地192畝,共發展黑木耳140萬棒,項目采取“龍頭企業+集體經濟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實施。項目成品由菌棒生產企業按照市場價回收,結合校農結合產銷體系,確保菇農利益。
同時,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土地的經濟效益,根據黑木耳和水稻的生產周期,該基地通過稻耳輪作的栽培模式,讓“閑田”變成“增收田”。黑木耳廢菌渣作為優質有機肥還田后,還可減少化肥施用,改良土壤,實現糧食增產。據了解,項目的實施,解決了周邊100人以上富余勞動力就業問題,帶動群眾實現勞務收入150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