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我國農業產業現狀表現為產業大而不強,農產品多而不精細,現代農業基礎薄弱,科技普及率較低,現代農業裝備應用不廣泛,一二三產聯動性不明顯,農業經營抗風險能力弱,很多地區還存在靠天吃飯的落后小農意識階段產業興旺,要順應經濟社會發展規律,滿足市場需求,以鄉村資源、產業基礎、人文歷史等優勢為依托,因地制宜地選擇適合本地的鄉村產業,防止盲目跟風,避免
“千人一面”。以下介紹的8大產業,是未來5年農業經濟發展的重點和投資重點。
現代特色農業
我國人均GDP超過接近1萬美元,處于消費升級加快提升階段,給特色農業發展帶來重要機遇。在保障糧食安全的前提下,結合各地的實際發展特色農業,把地方優勢特色農產品做大做強,做出品牌,使之成為農民增收就業的重要途徑。
中國有非常豐富的特產資源和食品品類,有全世界公認的歷史悠久豐富的飲食文化,有2000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400多個“特產之鄉”,48個“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779個“中華老字號”。這是中國特產的寶庫,是中國農業和中華民族歷史與文化的寶庫。我們更有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可是我們的許多特產沒有從資源優勢轉變為市場優勢,沒有從認知優勢轉變為品牌優勢。許多特產在原產地里打轉轉,其所謂的優勢停留在歷史回憶里、原料上、基地工廠里、商標上、獎臺上、技術上和申報文件里,甚至停留在地政關系上,在最應該發揮作用的消費市場影響力太低。
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產業。其中包括:
1.實施優勢特色農業提質增效行動計劃,促進雜糧雜豆、蔬菜瓜果、茶葉蠶桑、花卉苗木、食用菌、中藥材和特色養殖等產業提檔升級,把地方土特產和小品種做成帶動農民增收的大產業。
2.大力發展木本糧油等特色經濟林、珍貴樹種用材林、花卉竹藤、森林食品等綠色產業。
3.開展特色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示范,建設一批地理標志農產品和原產地保護基地。推進區域農產品公用品牌建設,支持地方以優勢企業和行業協會為依托打造區域特色品牌,引入現代要素改造提升傳統名優品牌。
農業生產性服務業
農業的現代化,從根本上來說,是組織方式的現代化,從世界范圍看都是這樣。
我國有2億多農戶,農業從業人員平均年齡約50歲,60歲以上的比例超過24%。迫切需要全面有質量的服務。大力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推進農資供應、技術推廣、農機作業、疫病防治、金融保險、產品分級、儲存和運銷等服務的社會化和專業化,為千家萬戶農民產前、產中、產后服務提供有力保障。
農村電商
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工流通企業與電商企業全面對接融合,推動線上線下互動發展,有極大的發展空間,要把商貿、供銷、郵政、電商互聯互通起來,打通從村到鄉鎮的物流體系,實施快遞下鄉工程,完善全國農產品流通骨干網絡,完善農產品產地預冷等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網絡建設。
農村電商正在通過互聯網“改造”農村產業。農產品
“上行”將農村地區的小生產直接對接大市場,通過電商這一連接點,將農村地區分散的種植、養殖和生產對接大市場需求,在供需之間建立起新的市場機制,在這一過程中電商也開始深度參與農村產業轉型升級的變革。
農產品加工業
農產品加工業是連接工業與農業、城市與農村的產業,行業覆蓋面廣、產業關聯度高、輻射帶動作用強,是拉動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就業增收的重要增長極。但是,從總體上看,行業大而不強、增長方式粗放、發展水平不高的問題十分突出。
特別是農產品產地儲藏、保鮮、烘干等初加工,設施簡陋、方法原始、工藝落后,農產品產后損失嚴重。大量農產品產后腐爛變質,不僅滋生蚊蠅、污染環境,甚至還有個別不法經營者用霉變的農產品加工成食品或飼料,成為影響食品質量安全的重大隱患。
此外,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以及食物消費理念的轉變,人們一日三餐的主食消費方式正在從家庭自制為主向大量依賴社會化供應轉變。
據典型調查,城鎮居民約70%、農村居民約40%的谷物類主食依賴于市場采購。而我國目前主食產品的工業化水平極低,大量主食產品依賴小作坊、小攤販為主生產和供應,產品的質量、安全、衛生難以保障,加快主食工業化發展成為一項緊迫的民生工程。同時方便食品、休閑食品、功能食品的市場需求也快速增長。因此,各地可根據市場需求和資源條件,積極發展適合本地產業特點的農產品加工業,延長農業產業鏈、就業鏈和效益鏈,拉動農業農村經濟和縣域經濟發展,大有可為。
智慧農業
智慧農業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體現,也是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之一,是現代農業的一個龐大的監測、分析、決策和服務體系。智慧農業就是將物聯網技術運用到傳統農業中,運用傳感器和軟件通過移動平臺或者電腦平臺對農業生產進行控制,使傳統農業更具有“智慧”。從廣泛意義上講,智慧農業還包括農業電子商務、食品溯源防偽、農業休閑旅游、農業信息服務等方面的內容。
智慧農業是農業生產的高級階段,是集新興的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和物聯網技術為一體,依托部署在農業生產現場的各種傳感節點(環境溫濕度、土壤水分、二氧化碳、圖像等)和無線通信網絡實現農業生產環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預警、智能決策、智能分析、專家在線指導,為農業生產提供精準化種植、可視化管理、智能化決策。
“農業+”產業
現代化發展速度越快,人們對于原生態環境以及鄉土的向往也就愈發強烈。休閑農業、鄉村旅游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具有連接城鄉要素資源、融合農村一二三產業的天然屬性,有巨大的市場空間。充分發揮鄉村各類物質與非物質資源富集的獨特優勢,利用“旅游+”“生態+”等模式,推進農業、林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創辦鄉村旅游合作社,或與社會資本聯辦鄉村旅游企業。
從城市人口看,隨著農村基礎設施改善和生態環境建設的加強,美麗的田園風光,清新的空氣和良好的人居環境,會吸引大量的城里人回歸農村養老、康養、休閑、旅游,這為農村生活性服務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鄉村旅游的收入數據這兩年一直很旺。
目前,各地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積極性很高,遍地開花、盲目發展的勢頭較猛,同質化的問題突出,惡性競爭、虧本經營的不少。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需要有獨特的資源稟賦和基本條件,需要搞清楚你的市場需求和目標群體,需要有創意的設計和巧妙地營銷。因此,各地在發展中要認真研究,理性選擇。面向農村自身的服務市場也很大,農村的養老托幼產業、物品維修產業、批發零售業、電子商務、金融保險等生活性服務業大有可為。
鄉村傳統特色產業
我國悠久的歷史、勤勞智慧的人民、多彩的民族,培育了許多具有地域特色的傳統產業,比如竹編、蠟染、剪紙、木雕、石刻、銀飾、民族服飾等傳統的手工業,再比如鹵制品、醬制品、豆制品以及臘肉臘腸、火腿等傳統的食品加工業,這些傳統土特產品,地域特色濃厚,承載著歷史的記憶,傳承著民族的文化,有獨特的產業價值。
因此,要把這些產品很好的傳承保護和開發利用,發揮品牌效應,提升“鄉土制造”的魅力和效益,這不但能夠滿足人們日益多樣化、特色化的市場需求,培育形成地方的鄉村土特產業,而且能夠保護傳統技藝、傳承民族文化。
鄉村環保產業
農村的環保問題是“短板中的短板”。因此,精準扶貧、污染防治這兩大攻堅戰的政治任務,有望成為未來政策及財政定向支持的領域。我國每年農村生活垃圾、畜禽糞便、農作物秸稈等生物質資源高達幾十億噸,目前有相當比例沒有得到資源化利用,不但浪費了資源,而且成為農村的重要污染源。此外,鄉村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等問題也很突出。國家發布了全國農村環境整治“十三五”規劃,啟動了人居環境整治3年行動計劃,農村環保產業越來越成為投資的亮點。
在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方面,包含幾大方面內容:農村居民層面,供水、污水、水源地治理,固廢環衛以及能源方面的光伏、散煤替代等問題;農業層面,如化肥、農藥的減量化、畜禽糞污的治理、秸稈“五料化”、節水灌溉以及耕地的修復等。以秸稈加工產業為例,玉米、小麥、水稻、油菜等農作物的秸稈每年有7億多噸,用這些拋棄的秸稈出產秸稈板材,低本錢、環保、生態、不含甲醛。對國家來說,開展秸稈板可以削減農民燃燒秸稈帶來的煙塵,有利于管理PM2.5,關于緩解木材等資源束縛、減輕環境壓力也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村莊來說,由村莊直接投資建造秸稈板材廠,相關于企業在原資料采購上的本錢可以大大下降,一起得到國家方針的支撐。
環保行業的商機還是很多的,環保嚴查是當下一個居高不下的話題,在未來,環保產業將會迅速發展起來,選擇環保產業來創業所面對的市場前景是無需操心的。除以上環保商機外,環保防水、環保墻飾、環保防水涂料、環保干洗衣店、超聲波環保洗衣機等,都將迅速發展起來,是不可錯失的產業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