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70年代起,上海市農業科學院食用菌研究所就與藥廠共同研發了猴菇菌片藥品,90年代末期又開發出保護胃粘膜的猴頭菇健胃精膠囊等保健產品,猴頭菇消化餅干等加工食品更是風靡市場。猴頭菇中的有效成分是什么?一次要食用多少才能起到保健功效?
11月15日,上海市農業科學院與上海農村產權交易所有限公司共同舉辦“猴頭菇子實體粉固態酶解的方法”成果轉讓發布會暨簽約會,該成果能讓猴頭菇子實體粉多糖高效釋放,增強猴頭菇食品化加工產品的營養效果。現場,上海市農科院食用菌研究所與上海大山合菇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完成專利轉讓簽約。
“酶解工藝具有高效、易于產業化等優勢。在低溫環境下,整個酶解過程只需一小時,技術效果明顯且加工設備門檻不高。”上海市農科院食用菌所研究員楊焱介紹,研究團隊基于真菌細胞壁結構和復合酶解技術特性,開發的猴頭菇子實體粉半固態酶解技術,實現了猴頭菇子實體粉的綠色、高效全利用。經半固態酶解的子實體粉粒徑更小,粉體孔隙度增加,表面更加蓬松,體外人體模擬消化利用率提高了31.4%,更易于消化吸收利用。同時可溶性糖、糖醛酸、蛋白質等營養功效成分全面提升。
經比較,酶解后猴頭菇子實體粉多糖溶出量從3.95%提高至8.41%,提高一倍多;可溶性蛋白、肽含量全面提升,人體消化吸收率提高30%以上;能產生更多益生菌,調節腸道菌群方面效果更顯著。此外,相比未酶解的猴頭菇子實體粉及多糖,半固態酶解的猴頭菇子實體粉及多糖對酒精誘導的人胃黏膜上皮細胞(ges-1)損傷保護效果更佳。大鼠實驗中,胃潰瘍抑制率提升近50%。且該技術已在500l規模上進行放大,確定了發酵罐的加熱模式,優化了料液比、反應溫度等參數,已具備產業化能力。
上海大山合菇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毛傳福表示,會將這一技術應用到功能飲品、壓片糖果、餅干等產品中。過去,以子實體粉為原料的產品因子實體有效成分溶出有限,人體消化利用率不高,且子實體超細粉溶解不佳,并不適合加工飲品。如今新技術加工的粉末不僅有效成分提高了,也更易溶解,企業計劃用于功能飲品等更多保健產品的開發,進一步提高產品品質,提升品牌影響力。
近年來,上海市農業科學院為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進程,出臺成果轉化助推項目,加速科技成果的轉化落地,打通了實驗室的“最先一公里”到成果轉化、市場應用的“最后一公里”,此次專利轉讓也是上海市農科院成果轉化助推項目之一。(來源:上海三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