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針菇、白玉菇、蟹味菇……這些常見食用菌是如何生產出來的?在江蘇宿遷泗陽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上百萬平方米智能工廠內,小菌菇從種質資源研發到生長、包裝,每個環節都閃爍著科技的光芒。
華綠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當地食用菌產業的鏈主企業。一排排整齊擺放的“酸奶瓶”是菌菇培養瓶,蘊藏著滿滿的科技含量。
華綠生物總經理助理胡明介紹,這個培養瓶是公司專利,一筐能裝36瓶,過去只能放20多瓶。一筐的瓶數增多,意味著生長效率提高,同時帶來發熱量增大。如果散熱處理不好,長出來的菌菇就會營養不良、產量低,華綠生物克服了散熱問題。
在菌菇生育室,云霧繚繞中,一株株白玉菇茁壯成長。生育室外,技術人員不時在機器前操作。“每種菌菇生長所需的濕度、溫度和光照時間不一樣。技術人員打開培育室,就知道菌菇長勢如何,然后有針對性地調整這些參數。”胡明說。
種業是農業的“芯片”。過去菌種依靠進口,往往一年時間就會退化,不得不重復從國外購買,一方面需要付出高昂的菌種使用費,另一方面也要承擔使用國外菌種的潛在風險。
如今,華綠生物不僅打造了自己的研發團隊,還與上海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科學院等成立了食用菌工程技術中心,進行科研攻關,破解菌種選育、種權保護和中試等難題,打造自主可控的食用菌產業鏈體系。公司團隊研發的灰樹花(舞茸)的工廠化栽培技術,實現了國內灰樹花工廠化栽培零的突破,年產灰樹花2500噸,產值8000多萬元。
202克、213克、198克……在菌菇包裝線上,每一包菌菇經過稱重器時,其重量都會自動顯示在屏幕上,如果單包菌菇低于170克,便會自動“跳入”旁邊的筐中。據了解,華綠生物包裝技術的創新,使其產品保鮮期延長到60天以上,如此更便于行銷全球。
自2010年落戶泗陽縣,華綠生物已在當地建了8家菌菇工廠,每年原材料帶動消耗約30萬噸各類農作物下腳料,幫助1500余人實現家門口就業。如今,泗陽擁有工廠化食用菌生產企業25家,可年產菌菇40萬噸,成了名副其實的“全國食用菌產業化建設示范縣”。
在“科技創新+產業集群”的發展理念下,泗陽縣打造了食用菌種保育中心、食用菌研發中心和食品加工孵化園,攻堅液態菌種等核心技術,實現產學研相結合、育繁推一體化目標。(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