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食用菌產業異軍突起 呈現裂變式發展
發布時間:2021-06-25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環山繞水,沃野千里。小小食用菌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貴州,成長為促進農業增效、農村繁榮、農民增收的綠色產業。
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高位部署和專班推動下,貴州省食用菌產業實現裂變式發展,在推動全省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方面作出積極貢獻。2020年,貴州省食用菌產量147.6萬噸、產值184.7億元,分別是2016年的5.25倍和6.67倍,年均增速全國第一,總體規模進入全國前十。中國工程院院士李玉在貴州調研時贊譽:“貴州省是食用菌新興產區的一面旗幟。”
夏日生機盎然,位于印江縣木黃鎮的食用菌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106個食用菌大棚被群山環抱,智能化生產線實現四季皆有木耳可采。這些優質產品,不僅實現產值超億元,還代表“貴州味道”,擺上日本、韓國等國家的餐桌。材出青山綠水,菇凝天地靈氣。貴州氣候溫暖濕潤,森林覆蓋率超過60%,年平均相對濕度80%左右。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孕育出豐富多樣的種質資源,省內野生食用菌種類占全國80%以上,是紅托竹蓀、冬蓀、松乳菇、牛肝菌、羊肚菌、靈芝等珍稀食藥用菌的著名產地。自食用菌產業列入12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以來,貴州省按照做優做強大宗食用菌、做特做精特色珍稀食用菌、積極發展野生食用菌的工作思路,持續實施菌種、菌材、人才、主體培育、綠色發展等重點工程,著力強化品牌打造、機制構建、要素保障和綜合效益,初步形成推動產業發展的工作機制和政策體系。
作為食用菌產業的后起之秀,貴州省搶抓“東菇西移”等機遇,強力推動食用菌產業快速發展。近四年,食用菌產量年均增長51.4%、產值年均增長60.7%。如今,貴州省以食用菌為主導產業的省級農業示范園區多達30個,已經實現食用菌周年化生產,形成了黔西南、黔西北、黔東三大產業帶,成為中國南方最大的夏菇生產基地、最大的優質竹蓀生產基地。食用菌產業發展勢如破竹,全省各地呈“遍地開花”之勢:安龍獲批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劍河岑松、萬山敖寨、納雍寨樂、印江木黃、道真玉溪、黔西洪水納入國家農業產業強鎮建設;白云、德江、安龍入圍“食用菌+旅游”省級示范點。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不與地爭肥、不與農爭時、不與其他產業爭資源的食用菌正在默默開拓著貴州省的特色產業。
紅托竹蓀、冬蓀種植規模全國第一,羊肚菌有西南片區定價權,杏鮑菇在黔渝等地市場占有率高達70%以上,產品已銷往廣東、上海、重慶、香港等地,并出口日韓、東南亞及歐美等國家和地區。貴州省食用菌產業雖然發展迅速,成功躋身全國第一梯隊,但也經歷著“成長的煩惱”:由于起步較晚,產業鏈條還不完整,產業主體主要集中在生產環節,從全產業鏈的視角看,還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項。
今年以來,貴州省持續強化品牌打造、機制構建、要素保障、綜合效益等“四個強化”,出臺并落實菌種繁育、菌材保障、品牌培育、招商引資、特色保險、“黔菌貸”等措施,為產業發展營造出良好的政策環境。中組部、共青團中央選派5人博士服務團支持貴州食用菌產業發展,為貴州食用菌產業發展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目前,貴州省食用菌行業有國家級龍頭企業3家、省級龍頭企業50家,規模以上加工企業24家,年產能1000萬棒以上的規模化、標準化重點生產企業115家,形成了“大企業頂天立地、小企業鋪天蓋地”的良好局面。進入新發展階段,貴州省將持續推動發展思路體現新導向,由簡單擴量轉向深度提質、政府主導轉向市場主角、階段扶持轉向持續支持、脫貧產業轉向富民產業,高質量推進食用菌產業跨越發展,持續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