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柞水縣黑木耳歷史頗為悠久,在明清時期,柞水人就開始生產木耳。“萬山叢樹多,土人伐木生耳,近耳收買成包,水陸運至襄漢,作鄖耳出售,價倍川耳。”就是關于柞水黑木耳的早期記載。
說起柞水黑木耳如今的發展,就不得不提中國工程院院士、吉林農業大學教授李玉。疫情三年,他無時無刻不掛念著習近平總書記點贊的木耳產業發展情況,總是通過視頻連線,細致詢問。
“總書記的這個點贊讓我們食用菌人倍感振奮,深受鼓舞!作為從食用菌產業的科技工作者,這個點贊讓我感受到了身上肩負的沉甸甸的責任,這份責任就是如何把總書記所提出的‘小木耳,大產業’,真正做大、做強、做精、做優,更好的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這是交給今天我們食用菌人身上的時代答卷!”李玉說。
2020年4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柞水縣金米村考察,走進村培訓中心、智能聯棟木耳大棚,了解木耳品種和種植流程,詢問木耳價格、銷路和村民收入等,夸獎他們把小木耳辦成了大產業。
金米村地處秦嶺腹地,當地種植木耳歷史悠久,卻始終只能“靠天吃飯”,沿用原始技術。
2017年,李玉為金米村開出改變栽培技術、更換菌包的“藥方”,半年后,木耳增產30%,農民完全掌握技術后增產100%。幾年來,李玉帶領團隊十余次深入秦嶺、扎根柞水,用科技帶領當地農民致富奔小康。如今,味鮮、個大、肉厚的柞水木耳不僅成了“網紅商品”,更成為當地增收致富的“金耳朵”。
2021年2月25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獲頒“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榮譽稱號的李玉感謝習近平總書記“為‘小木耳,大產業’點贊”,總書記笑著對他說:“你們這是個大工程!”
在總書記的鼓舞下,近年來,柞水縣大力推動木耳產業規模化、產業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取得明顯成效。截至目前,全縣累計發展木耳專業村65個、木耳生產基地80個、木耳大棚2519個、萬袋以上木耳種植戶3900余戶。木耳產業帶動全縣1.5萬戶農民增收。
柞水縣堅持科研與生產有效結合,引入吉林農業大學等科研團隊,建成李玉院士工作站、木耳大數據中心等科技驅動產業發展平臺,為木耳產業發展提供了從原種培育、大田栽植、生產加工到市場銷售的閉環式科技支撐。并聘請專業技術員和產業發展指導員,在菌包生產、木耳采摘等關鍵節點開展技術指導,保障了木耳產量和質量。此外,柞水縣積極促進木耳產品深加工,成功開發木耳深加工產品8大類72個,通過科技創新驅動實現了柞水木耳從小到大、從有到優、從弱到強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