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吉林長春國高區智慧農場探索“間作模式”,不僅能變廢為寶,還為黑土地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
走進農高區智慧農場,一派人機共舞的繁忙景象。無人挖掘機正在翻拌食用菌培養料堆,工人們在玉米田間開溝、清理壟溝、放入培養料、播撒菌種、覆土,整個過程有條不紊。研究人員介紹,這種食用菌栽培底料是采用農場中的牛羊糞便和玉米秸稈為主料進行堆漚發酵,能為食用菌生長提供豐富的營養,同時,食用菌在采收之后菌渣可以直接還田到土壤中,增加土壤肥力,促進玉米穩產增收。
據悉,今年園區共種了五種食用菌,分別有雞腿菇、姬松茸、大球蓋菇、雙孢菇和金福菇。栽種完食用菌后,食用菌的菌渣可以直接還田。在寬行區域,達到增加有機質的目的,同時在第二年進行玉米與食用菌輪作的栽種模式,使玉米栽種在前一年種植食用菌的寬行中。“米菇立體間作”的種植模式,能改良土壤,提升土壤肥力,創造新的價值。
農場中“米菇立體間作”模式的種植面積達到30畝。米菇立體栽培技術可以達到玉米增產,去年測算過,玉米每公頃增產20%左右。在寬行栽種的食用菌菌絲可以在地底與玉米根系形成互作效應,使玉米根系更加發達,并且食用菌菌絲為玉米根系提供營養物質,使玉米增產。(來源: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