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惠民縣:聚力突破干在實處 香菇被譽為“中國好香菇”
2021年,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山東省濱州市惠民縣乘勢而上,按照“聚力突破、起勢成勢,干在實處、走在前列”戰略定位,實施鄉村振興、工業強縣、文旅興縣、商貿活縣、城市更新“五大工程”,強化黨的建設、依法治縣、改革開放、要素供給、風險防范“五項保障”,建設清正惠民、人文惠民、生態惠民、實力惠民、幸福惠民“五個惠民”,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奮力開創現代化惠民建設新局面。
今年以來,惠民縣成立了“院士專家服務中心”,與李玉院士團隊簽訂食用菌產業技術合作框架協議,實施“雙十雙百”人才賦能工程,組織開展濱州人才節惠民專場系列活動,成功舉辦高層次人才創業大賽、惠民縣招才引智表彰獎勵活動、“不忘初心 情系桑梓”在京濱籍人才回鄉考察交流活動,持續擦亮“兵圣英才·智匯惠民”人才品牌,
惠民縣作為數字鄉村試點,加速鄉村振興。惠民香菇被譽為“中國好香菇”,惠民縣已形成胡集、皂戶李等鎮為主的7個食用菌重點生產鎮,食用菌種植面積多達995萬平方米,品種包括:香菇、銀耳、平菇、金針菇、白靈菇、黑木耳等在內的12個,從業人員10余萬人,為促進農民就業增收發揮出重要作用,成為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產業。
惠民縣食用菌扶貧示范園致力于找出香菇種植產業發展瓶頸,市場需要什么產品,就研發什么品種,讓老百姓種植,形成產銷對接,避免產銷不對路問題,高產量、高品質離不開新技術的廣泛應用。惠民縣食用菌扶貧示范園內食用菌大棚均采用層架式種植并合理密植菌棒,新引進窄帶物聯網食用菌生產智能控制系統,根據菌菇生長大數據管控生長環境,根據菌菇不同的生長環節調控環境溫度、水分、光照等數據,不用自己動手,一年四季溫度都可自動調控。
這是惠民縣深入實施鄉村振興工程,以國家數字鄉村試點縣為引領,推動惠民農業由“設施農業”向“數字農業”轉變的縮影。
惠民縣深入落實《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和《山東省數字鄉村發展戰略實施意見》,強化組織領導,夯實電商基礎,走出一條多主體共同參與、集智創新的開拓之路和數智賦能、富有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積極構筑電商生態圈,借助全國最大塑料繩網產業基地優勢,以“小網連大網”,率先在繩網電商領域實現突破。在電商的帶動下,惠民縣化纖繩網生產加工業戶發展到7000余個,帶動2萬多名貧困人口實現穩定脫貧。在繩網產業的示范引領下,農林、文旅等多業跟進,呈現出“一業突破、多業跟進、電商生態”的發展特征。
惠民縣加快推進農村流通現代化布局,構建縣、鎮、村三級物流通道,建立縣級電子商務物流分撥中心,整合“四通一達”等快遞物流企業,年貨運量達到61萬噸,日配送量達到6萬余件。14個鎮全部建立了標準化電商物流配送中心,村級層面依托郵政網點設立物流服務站,實現集中倉儲、打包發貨、統配統送。惠民縣“城鄉高效配送——鄉村快遞共配”試點入選國家交通運輸部首批農村物流服務品牌。
今年以來,惠民縣總投資14.48億元的牧原集團生豬屠宰和食品加工、2.5億元的鄉村振興產業示范基地、總投資5億元的鄉村振興特色農業小鎮等重點項目穩步推進,鑫誠農業、齊發果蔬成功入選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常態化幫扶機制,累計實施扶貧項目137個,扶貧收益實現2200萬元,全面啟動路域和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行動,統籌抓好農村清潔取暖、廁所規范升級、生活污水治理鞏固提升等工作,村容村貌明顯改善。
(責任編輯 王瑞平)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