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所長蔡為明研究員蹲下身子,觀察著大棚內香菇正在蓬勃生長、散發著清香,對菇農張洪有豎起了大拇指。
香菇是浙江省金華市武義縣的農業主導產業之一,在這里,每年冬天和春天是香菇種植的旺季。驚蟄后的第一個周日,顧不上休息,蔡為明來到武義縣“云上菇鎮”新宅鎮新宅村,走進田間地頭傳經送寶,受到鄉親們歡迎。
一下車,蔡為明就直奔食用菌生產基地,和當地菇農拉起了過節家常,聊起種植經驗。還在自家香菇大棚里忙碌的張洪有,一聽說從省城來了專家蔡為明,趕忙把沾滿木屑和泥巴的手在自己的衣服上抹了兩把,一路小跑過來,握著他的手久久不肯放,高興之情溢于言表:“多虧了公司的菌棒,我拿回家就能出菇,中間有什么問題一個微信來幫我解決。今年,我拿3萬袋菌棒,前段時間市場價格好,一天就能銷售近2000元。”
張洪有所說的“公司”,正是武義縣創新食用菌有限公司。2008年,蔡為明帶領“食用菌團隊科技特派員”入駐武義縣,發現當地菇農“土法制棒”既費時又費力,一旦滅菌不慎還有全盤作廢的風險。瞄準菌棒這一關鍵環節,他和團隊參與創辦了該公司,新建專業化的生產線集中生產菌棒,統一制好的菌棒直接交給菇農進行出菇管理,解決了武義食用菌產業的“老大難”問題,讓菇農種菇既輕松又有保障。
平均用時不到2秒,一個包裝完整的料棒就會從全自動生產線的出口里“吐”出來,送入超過100攝氏度的滅菌爐內統一滅菌,再通過傳送帶進入無菌接種室完成接種。
目前,利用固體菌種制作菌棒的技術已趨于成熟,這次,蔡為明來到武義縣,還要與企業科研人員一起開展液體菌種方面的技術攻關,盡早以更先進的技術,為當地菇農帶來更多實惠。
截至目前,蔡為明團隊在武義培育了食用菌專業合作社15家、家庭農場10家,年收入20萬元以上的專業大戶達到了24戶,菇農們的致富路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