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做好2021年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打通種養循環堵點,推動“糞污”變“糞肥”,促進有機肥科學合理施用,制定技術指導意見如下。
一、基本原則
(一)生產與生態兼顧。增加有機肥投入,改善施肥結構,促進高產穩產。考慮環境承載量,就地就近施用糞肥,實現循環利用,減輕面源污染。
(二)減量與增效協同。用有機養分替代部分化學養分,減少化肥用量。強化有機無機結合,提升肥料利用效率和耕地地力水平。
(三)安全與有效并重。滿足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要求,確保發酵腐熟,保證安全施用。強化糞肥施用指導,合理確定用量,優化施肥方式,提高應用效果。
二、技術指標
(一)堆肥質量指標。堆肥中期高溫維持50—60℃,條垛式不少于15天,槽式不少于7天。腐熟后堆體呈黑褐色,一般呈弱堿性,不再產生臭味,不吸引蚊蠅。
(二)安全監測指標。堆肥過程中應進行不少于1次抽檢,檢查堆肥腐熟度;施用前應參照相關肥料抽查技術規程進行1次抽檢,檢測堆肥是否腐熟完全,相關有毒有害限量指標是否符合《有機肥料》(NY/T525-2021)要求。
(三)施用技術指標。結合本地實際和有機肥替代化肥相關試驗成果,科學確定不同作物有機肥使用量、時間和方法。一般堆肥畝施用量1000—2000公斤、沼渣2000—3000公斤、商品有機肥300—800公斤。
三、關鍵技術
(一)堆肥還田。以畜禽糞便為原料,根據堆肥場地條件、生產規模需求等采用條垛、槽式等方式堆肥。控制含水量45%—65%、碳氮比20:1—40:1、pH為5.5—9.0,按堆肥物料質量的0.1%-0.2%接種有機物料腐熟劑。按照《畜禽糞便堆肥技術規范》(NY/T3442-2019)要求,堆肥中期高溫并持續,溫度較低區域適當延長維持時間,實現充分腐熟。堆肥施用量一般1000—2000公斤/畝,采用撒施、條施、溝施、穴施等方式。宜在秋季或播種(移栽)前作基肥施用,避開雨季,施入后24小時內翻耕入土。
(二)沼渣還田。根據沼氣發酵技術要求,利用畜禽糞便進行發酵和無害化處理,后經干濕分離,將沼渣用于農田。腐熟的沼渣一般作基肥,用量2000—3000公斤/畝,采用撒施、條施、穴施等方式,及時翻耕覆土。水田均勻撒施后翻耕入土10厘米左右,旱地采用穴施、溝施,然后覆土。不宜與草木灰等堿性肥料混施。
(三)沼液還田。分離沼渣后的沼液一般作追肥,采用條施、穴施、環狀施肥和噴灌、滴灌、葉面噴施等方式,及時覆土。沼液施用應根據養分含量和作物特點適當稀釋,微灌施用時注意過濾,避免堵塞管道和滴頭。沼液可浸種,使用前稀釋,浸泡后的種子瀝干后用清水洗凈。
(四)商品有機肥施用。以畜禽糞便為原料生產商品有機肥,質量應符合《有機肥料》(NY/T525-2021)要求。可作基肥,采用穴施、溝施、環狀施肥等方式集中施用,用量一般300—800公斤/畝,注意與化肥配合施用。施用時與植株根系保持一定距離,在兩行作物中間溝施或株間穴施。作種肥時采用條施、點施和穴施等方式,可與化肥混合,隨機械播種施入土壤,避免與堿性肥料或殺菌劑同時施用。
四、注意事項
(一)把好堆肥質量關。規范養殖環節,嚴格飼料添加劑標準,降低重金屬、氮、抗生素等投入,讓畜禽吃的安全,從源頭控制糞肥利用風險。要規范處理環節,加強堆肥積造過程質量控制,注意清除塑料、玻璃、金屬、石塊等雜物,定期監測堆肥、沼液發酵程度。施用前定期抽樣檢測,確保安全。
(二)強化合理施用。以《畜禽糞便還田技術規范》(GB/T25246-2010)、《肥料合理使用準則 有機肥料》(NY/T1868-2021)為指引,科學合理確定糞肥施用的數量、時間和方法,避免過量和過于集中施用。在施用腐熟度較低的糞肥時,避開作物根系,配合施用化肥和石灰,避免燒苗燒根、病蟲草害等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