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李小林博士團隊分別在美國《PeerJ》和意大利《Annals of Microbiology》上在線發表了有關中國商業黑松露和白松露的最新研究成果。其中,中國商業黑松露(印度塊菌Tuber indicum)與麻櫟菌根苗的培育及根際微生態的研究“Mycorrhization of Quercus acutissima with Chinese black truffle significantly altered the host physiology and root-associated microbiomes”研究成果發表在《PeerJ》上,四川農業大學碩士研究生張笑萍與葉雷為共同第一作者,四川農業大學張小平教授和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李小林博士為共同通訊作者。中國商業白松露(攀枝花白松露T. panzhihuanense)與歐洲榛菌根苗的培育及根際微生態的研究“Chinese white truffles shape the ectomycorrhizal microbial communities of Corylus avellana”發表在《Annals of Microbiology》,攀枝花農林科學研究院楊梅副研究員與四川農業大學碩士生鄒捷為共同第一作者,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李小林博士為通訊作者。
中國和歐洲是商業松露的天然分布中心。歐洲主要的商業松露是法國黑孢塊菌(T. melanosporum)和夏塊菌(T. aestivum)等, 其市場價約500~800美元/千克,主要分布在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國。我國主要的商業松露是印度塊菌(T. indicum)、中華夏塊菌(T. sinoaestivum)、假凹陷塊菌(T. pseudoexcavatum)和攀枝花白塊菌(T. panzhihuanense)等,主要分布于四川和云南。世界上最珍貴的商業塊菌是意大利白松露(Tuber magnatum)和,其子囊果可達每千克幾千歐元至上萬歐元。中國最珍貴的商業白松露為攀枝花白塊菌,目前市場價格一度高達3000~5000元/kg,是最有商業潛力的中國白松露。
圖 1 攀枝花白塊菌子囊果(a)和孢子(b)
李小林博士團隊發表的成果主要研究了攀枝花白塊菌與歐洲榛的共生體以及印度塊菌與麻櫟的共生體對宿主植物根際或根內微生物群落(細菌及真菌)的影響。在此基礎上,分析了接種塊菌前后根際土壤理化性質的變化、宿主植物生理的變化,并進行了土壤理化性質與微生物群落的相關性分析。塊菌是世界上最珍貴的外生菌根真菌之一,然而,目前人們對塊菌外生菌根體外合成的生態機制缺乏了解。因此,此研究成果對于探索攀枝花白塊菌及印度塊菌外生菌根合成的生態效應具有重要意義。該研究將攀枝花白塊菌、印度塊菌的孢子分別接種到歐洲榛、麻櫟幼苗上,合成大量菌根之后,采集其根際土壤及外生菌根,通過傳統實驗方法和高通量測序平臺對樣品進行分析測定。研究結果表明,接種塊菌顯著地改變了根際土壤及宿主植物根系中細菌和真菌的群落組成及結構,其微生物多樣性和豐富度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一些細菌和真菌,如Rhizobium, Pedomicrobium, Herbiconiux, Streptomyces, SM1A02, Rhizomicrobium, Monographella, 其豐度在接種過塊菌的根系或土壤中更高,而某些群落,如Fusarium,其豐度則在接種塊菌之后顯著降低。接種攀枝花白塊菌和印度塊菌均提高了根際土壤中全氮、有效氮、有效磷的含量,而土壤某些理化性質的變化,如交換性鈣鎂含量,則與微生物群落有顯著的相關性。另外,接種印度塊菌對麻櫟的生理指標也產生了顯著影響。
圖 2 攀枝花白塊菌侵染歐洲榛形成的外生菌根顯微結構(a)及形態(b、c和d)
圖 3 印度塊菌侵染麻櫟形成的外生菌根(A、B、)及空白對照(D)
總體而言,這兩項研究揭示了攀枝花白塊菌及印度塊菌侵染宿主植物對其生態效應的影響,闡述了塊菌、宿主植物、根際土壤、微生物群落這幾者之間的相互作用,這將有助于未來深入探究松露生長機制和實現松露的大規模商業化人工栽培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