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送暖,萬物復蘇。為縱深推進“三百四千”工程奮力趕超行動,陜西省商洛市山陽縣法官鎮大寺廟村結合自身實際,做活土地文章,以黨支部為統領,以發展村集體經濟為保障,不斷探索鄉村振興新路子。
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是關鍵,近年來,大寺廟村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著力營造“想干事、會干事、能干事”的濃厚氛圍。
在推進鄉村振興的進程中,大寺廟村因地制宜,經多方考察了解,瞄準食用菌市場前景良好,收益快等優勢,積極與農戶協商,通過土地流轉,以“村委會+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迅速展開2022年村班子領辦實事硬事的序幕。
香菇種植程序繁多,技術要求較高,本次村班子領辦香菇基地建設占地約5000平方米,一期建成大棚10個、1500平方米,二期建成大棚18個、2000平方米,預計種植15萬棒,基地建成后預計年產值30萬元,目前,香菇基地建設已全面展開,4月底完成第一期,12月底全部完成投入運營、計劃總投資50萬元,其中,自籌30萬元,申請專項資金20萬,項目建設周期8個月,建成后可年產香菇3萬公斤、解決固定就業人員20人,帶動全村565戶增收,集體經濟占比分紅3萬元以上。
思路決定出路,大寺廟村黨支部通過整合土地資源優化土地效能,積極謀劃產業發展項目,找準壯大村集體經濟的新路徑,該香菇生產基地拉開村鄉村振興序幕,也讓村民看到出路,幸福生活越走越寬廣、越活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