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高山反季節銀耳進入長耳階段,溫度控制23℃至25℃為適,空間相對濕度不超過90%為宜……”每周五,老科技工作者丁湖廣都會根據《一周氣象預測》信息,針對菇事提出技術措施,并通過相關平臺發送給菇農們。
提起丁湖廣,當地菇農大多不陌生。他是土生土長的古田人,從小就有個“菌菇夢”。1956年,他在古田縣供銷社任職后,便經常下鄉與菇農交流學習食用菌種植技術,與菌菇結下不解之緣。
丁湖廣
上世紀六十年代,丁湖廣參與《稻草露天栽培草菇技術試驗》項目并獲得成功,稻草變廢為寶,為農戶種植草菇開辟了一條新道路。上世紀八十年代,他總結撰寫《香菇速生高產栽培新技術》,受到菇農的好評,在業內也頗有影響力。
此后,丁湖廣還主持了《名優特色菇菌栽培技術研究》《珍稀菌蕈栽培技術研究》等3個課題;并協助古田多家民營研究所完成《繡球菌人工馴化栽培試驗研究》《黃傘發酵料栽培技術研究》等5個課題。
在菌業技術推廣方面,丁湖廣堅持“有求必應”。他認為:“我從菇農那里學會了種菇技術,就有責任把所學的知識反哺農戶。”
無論何時何地,不管認識不認識,對咨詢的菇農,丁湖廣從不敷衍。去年,卓洋鄉樹兜村菇農反映香菇菇柄徒長,影響菌菇品質。八十八歲的他,第一時間深入產地查看,分析問題癥結,提出菇棚通風增氧、適度引光等措施,解決了菇農的燃眉之急。
60多年來,他深入全縣14個鄉鎮167個行政村,為菇農破解技術難題1060多個,培訓種菇技術人員1.3萬人次。并承擔國際食用菌(古田)技術培訓班教學任務,為36個國家培訓了260名“洋”學員。還編著食用菌栽培及加工技術書籍35部。
如今,丁湖廣雖然退休多年,但仍擔任古田縣老科協副會長、食用菌分會會長等職。他將更多目光投向了助力青年創新創業上,多次組織食用菌行業專家與創業青年結對,開展“一對一”幫扶活動,舉辦“老專家與創業青年現場解難對話會”“創業青年成果分享會”,多方面幫助青年成長。10多名創業青年被選為市、縣農村青年科技致富典型。
付出總有收獲,丁湖廣先后獲得中國科協“全國農村科普先進工作者”、福建省老科技工作者協會“突出貢獻獎”、福建省關工委“先進工作者”、首屆“中國老科技工作者協會獎”、市老干局“銀發先鋒”等榮譽。
談及食用菌產業未來發展,丁湖廣認為,在深化食用菌生產“縣域工廠化”模式的基礎上,推進食用菌生產工廠化、管理智能化和數字化上仍有很大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