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之后,需要健康養生飲食,各類菌菇必不可少。然而,這些司空見慣的菌菇背后卻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大文章。
歐美壟斷了雙孢菇菌種,日韓壟斷了金針菇、香菇、蟹味菇等木腐菌菌種,只對外出售栽培種,品種選育及菌種制作工藝則是商業秘密。現在,伴隨著疫情的進一步加劇,訂不到美國雙孢菇菌種,制備好的培養料只能白白扔掉。
河南省是食用菌產業大省,2003年以來,產業規模連年居全國首位,但菌種卻長期受制于人。從根本上破解育種技術滯后、菌種受制于人的難題,讓河南食用菌產業用上自己的品種是省農科院資環所團隊一直奮斗的目標。
2008年之后,河南省農科院食用菌團隊開始承擔國家、省級食用菌研發項目時,卻發現“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因為沒有足夠的種質資源。
在2012年省農科院食用菌種質資源庫建成前,最初收集的種質資源主要來自于栽培種。后來,從栽培品種到野生不可栽培品種,從菌絲到孢子,從單核菌絲到雙核菌絲,從省內區試到國家區試品種,從引進到交換,從菌種單獨培養到與栽培共同發酵型細菌,甚至到食用菌的病原,省農科院食用菌團隊開始“瘋狂”全面收集保存種質資源。伏牛山區留下了他們的足跡,大別山上刻上了他們的身影,太行山區揮灑了他們的汗水,近千份野生資源被收入囊中。如今,資源庫的保藏容量已有近萬份。
種質資源庫現場,用于短期保藏的要么是冰箱,要么是冷庫,溫度在0-5℃,保藏時間為3-6個月,主要以保藏菌絲體為主。那么,長期保藏的“秘密武器”是什么,原來是液氮(-196℃)超低溫保藏方法,其核心是“緩凍速解”。這種保藏方法采用1.5mL的冷凍管,每個管內放5塊菌絲體,加1毫升冷凍保護劑,放入程序降溫儀,降至-40℃時,再放入液氮罐保存,使用時取出1管放入30℃水中就能快速解凍。
2010年,河南省建設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種質資源收集、保藏、馴化以及創新利用具有穩定支持。發酵培養料固體混合接種、菌袋限溫培養技術的發明,實現了從種到收一個周期最快35天完成。在河南省農科院200平方米的平菇菇房,每次可以完成100多個品種表型鑒定,大大縮短育種周期。
蘑菇成熟后可以產生數以“億”計的種子,稱為“孢子”。科研人員先在顯微鏡下對孢子進行檢查比對,選出少數優良單孢,分別和野生蘑菇“種子”配對雜交,然后,從數百個雜交后代中挑選“長勢”較好的菌株,再通過無數次篩選,最后只剩下一個優勢菌株。
基于自身的先進技術,3年來,河南省農科院食用菌科研團隊利用種質資源庫保藏的資源創造了多個河南第一:野生馴化出第一個平菇品種、第一個香菇品種、第一個猴頭菇品種、第一個毛木耳品種。未來,還會繼續馴化出更多,創造出更多科研奇跡。